

1.腥臭之風。亦喻兇殘的氣氛。
集郵者收集的郵票和其他郵資憑證,以及與郵政通信有關的收藏品。
1.亦作"集菀"。
2.春秋時﹐晉獻公寵幸驪姬﹐人多向驪姬之子奚齊。惟獨大夫里克仍親近不得勢的太子申生。優施于是作歌諷喻之。歌曰﹕"暇豫之吾吾﹐不如鳥烏。人皆集于苑﹐己獨集于枯。"里克笑曰﹕"何謂苑?何謂枯?"優施答曰﹕"其母為夫人﹐其子為君﹐可不謂苑乎?其母既死﹐其子又有謗﹐可不謂枯乎?枯且有傷。"里克遂中立﹐不助申生。韋昭注﹕"集﹐止也。苑﹐木茂貌。己﹐里克也。"見《國語.晉語二》◇遂以"集苑"喻趨炎附勢。
1.指漢時集靈臺。
集中起來運輸~木材。
1.會同研究。
1.集聚而不流通。
把分散的人、事物、力量等聚集起來;把意見、經驗等歸納起來~兵力 ㄧ~資金ㄧ精神~。
集注1(精神、眼光等)集中代表們的眼光都~在大會主席臺上。 集注2 [jízhù]匯集前人關于某部書的注釋再加上自己的見解進行注釋,多用做書名。也叫集解或集釋。
專供集裝箱船停靠和裝卸作業的碼頭。通常有專門的裝卸、運輸設備,集運、貯放集裝箱的寬闊貨場,拆卸集裝箱和貨物分類用的貨棚等。
將貨物裝入集裝箱中,采用現代化運輸工具運送的運輸方法。多用于遠洋海運和鐵路運輸中。在運輸過程中起吊、搬運、堆放等作業均采用機械操作,便于以箱”為單位直接運到收貨地。可以簡化運輸手續,縮短裝卸時間,減少貨物損失,提高運輸效率。
聚集資金~經營。
1.摘取前人詩賦中的字詞而湊成的詩篇。
1.忌妒指責。
忌妒。
1.見"嫉妒"。
1.見"嫉惡如仇"。
1.猶憤恨。
因忌妒而憤恨;憎恨。
1.因嫉妒而毀謗。
1.猶妒忌。
1.嫉妒。
1.謂因嫉恨而惱怒。
1.猶仇視。
1.嫉妒而兇狠。
1.憎恨不良的社會習俗。
1.對貪污如同對仇敵一樣痛恨。
1.憎恨邪惡。
1.嫉妒之心。
1.怨恨。
1.槳與櫓。
1.亦作"楫師"。
2.船工。
1.亦作"檝棹"。
2.見"楫棹"。
1.船槳。
1.即蒺藜。
蒺藜科。一年生草本。莖平臥在地,羽狀復葉。夏季開黃花,果皮有尖刺。中國各地都產。干燥果實入藥,能治頭痛眩暈、目赤多淚。
1.比喻埋沒英才。
1.見"蝍蝫"。
1.見"蝍蛆甘帶"。
1.蟋蟀。一說蜈蚣。
1.亦作"蝍且甘帶"。
2.蜈蚣愛吃蛇眼。謂美惡沒有定準。
3.喻指事物之常理。
消滅全部或大部敵人的戰役或戰斗。
1.殺一個人來警戒一批人。
中間容不下一根頭發。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情勢極其危急。
〈書〉偏僻的或抄近的小路。
被敵方或外國派遣、收買,從事刺探軍事情報、國家機密或進行顛覆活動的人。
(連續的事情)中間隔斷不連接試驗不能~ㄧ他每天都去鍛煉身體,從沒有~過。
①事物在空間或時間上的距離菜苗~勻整。②隔開;隔絕兩個療程之間要~一周ㄧ彼此音訊 ~。
標點符號(·),表示外國人或某些少數民族人名內各部分的分界,也用來表示書名與篇(章、卷)名或朝代與人名之間的分界。
偶然;有時候大家聚精會神地聽著,~有人笑一兩聲。
從書本或別人的經驗中取得的經驗(跟‘直接經驗’相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