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于里巷中議論是非。
1.亦作"笁干"。
2.天竺。古印度的別稱。
3.佛;佛法。
1.僧衣。
1.佛的代稱。
1.佛教。
1.亦作"笁干學"。
2.佛學。
1.天竺。古印度的別稱。
1.佛經。因出天竺國﹐故名。
1.嚴寒。竺﹐通"篤"。
1.佛教。
1.見"竺國經"。
氣象學家,地理學家。中國近代氣象學和地理學創始人之一。字耦舫,浙江上虞人。美國哈佛大學博士。歷任東南大學、南開大學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浙江大學校長,中科院副院長,全國科協副主席,中科院生物學地學部主任,中國氣象學會名譽理事長及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中科院學部委員。對近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建立和發展,尤其對中國氣候、氣候變遷和科學史的研究有突出貢獻,提出以物候的歷史變化為標尺的氣候變遷理論。著有《竺可楨文集》、《物候學》。
1.僧侶。
1.涌現。竺﹐通"篤"。
1.佛書﹐佛經。
1.指天竺國。指古印度。
1.佛教經文。
1.深信;忠實地信仰。竺﹐通"篤"。
1.佛學。
1.指天竺。即今印度。
1.厚賜。竺﹐通"篤"。
1.忠厚誠懇。竺﹐通"篤"。
1.《禮記.曲禮上》"燭不見跋。"孔穎達疏"《小爾雅》云'跋,本也。'本,把處也。"燭跋,指豎立火炬或蠟燭的底坐。
2.謂燭將燃盡。
1.明察,洞察。
1.《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若寡人小國也,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柰何以萬乘之國無寶乎?"后因以"燭車"比喻珍貴之物。
1.燭車。
1.即燭剪。
1.謂撲燈之蛾。
1.燈燭明亮的廳房。多指行樂之所。
1.燭炬的亮光。亦指光亮。
2.傳說中舜女之名。
3.俗稱電燈泡的功率單位。即瓦。
1.指蠟燭亮光。
1.亦作"燭華"。
2.蠟燭的光焰。
3.燭芯燒焦結成的花狀物。
4.即燭夜花。
1.見"燭花"。
1.指眼病。
1.火炬,火把。
2.蠟燭火。
1.剪除燭花的剪刀。
1.猶明鑒,明察。
1.燭已點完。多表示到了深夜。
1.燭燃后的余燼;燭淚。
2.燭化為燼。
1.指火炬或蠟燭。
1.見"燭淚"。
1.英明治理。
2.考察事理。
1.俗稱電燈泡的功率單位,即瓦。
1.燃炬照耀。
1.謂由上向下照射。
2.比喻教化廣施。
3.猶明鑒。
1.亦作"爥龍"。古代神話中的神名。傳說其張目(亦有謂其駕日﹑銜燭或珠)能照耀天下。
2.借指太陽。
1.即燈籠。
1.照亮。
2.燭光明亮。
1.原為雕刻成人形的燭臺◇泛指燭臺。
1.帶底盤的燭臺。可兼盛燭淚。
1.插蠟燭的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