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和諧美妙。
1.指三國魏文帝所愛美人薛靈蕓。靈蕓容貌絕世﹐被選入宮。至升車就路之時﹐以玉唾壺承淚。及至京師﹐壺中淚凝如血。見晉王嘉《拾遺記.魏》◇用以為典。
1.天命﹔時運。
1.《宋書.謝靈運傳》﹕"尋山陟嶺﹐必造幽峻﹐巖嶂千重﹐莫不備盡。登躡常著木履﹐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去其后齒。"因稱這種特制的木屐為"靈運屐"。
1.猶靈感。
1.猶仙棗。
2.棗的一種。形大而甜美。
1.滋潤萬物的雨水。亦喻君王的恩德。
1.隱士或修道者的住所。
2.兆域﹐墓地。
1.指道教的經典﹑符箓。
1.即仙人掌。華山峰名。借指華山。
1.出殯的儀仗。
1.靈堂內設置的帳幕。
1.明白﹐清楚。
1.《詩.大雅.靈臺》﹕"王在靈沼﹐于牣魚躍。"毛傳﹕"靈沼﹐言靈道行于沼也。"后喻指帝王的恩澤所及之處。
2.池沼的美稱。
1.對占卦的敬稱。
2.吉祥的先兆。
1.猶明察。
2.《景德傳燈錄.襄州居士龐蘊》載﹕"居士(龐藴﹐洞達禪宗)將入滅﹐令女靈照出視日早晩﹐及午以報。女遽報曰﹕'日已中矣﹐而有蝕也。'居士出戶觀次﹐靈照即登父座﹐合掌坐亡。居士笑曰﹕'我女鋒捷矣!'"后以"靈照"泛指善解父意之幼女。
3.謂神靈光輝照耀。
1.《左傳.宣公二年》載﹕靈輒饑困于翳桑時﹐受食于趙盾﹐盾并以簞食與肉遺其母◇輒為晉靈公甲士﹐靈公伏甲欲殺盾﹐輒倒戈相救。盾問其故﹐曰﹕"翳桑之餓人也。"遂自逃去◇遂成為有恩不忘報的文學典型。
1.道教指修真得道。
2.指得道的真人。
1.神仙的車駕。
1.祥瑞的征兆。
又稱木靈芝”。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多孔菌目。菌蓋半圓形或腎形,蓋面紅褐或紫褐色,有漆狀光澤。菌柄紫紅褐色,有光澤。生于山地枯樹根上,或立木、倒木上,也可人工培養。供藥用,可治神經衰弱、慢性支氣管炎、消化不良等。
1.謂名門的后嗣。
1.猶靈覺。指眾生本具的靈明覺悟之性。
2.猶良知。
1.即五靈脂。為寒號蟲的糞便﹐其色漆黑﹐故用以喻墨色。
1.豆神名。
1.對壇基的美稱。
1.神靈降賜的福祉。
1.猶天意。
1.即獬豸。傳說中的神獸﹐相傳能辨曲直。
1.美好的姿質。
1.即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之處。
1.智慧。
1.神仙所居之處。
2.古州名。轄地約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一帶。
1.神靈的舟船。
2.運裝靈柩之船。
1.對水中沙洲的美稱。
2.山名。在廣東南海。
1.謂天子的征討或殺戮。
1.即靈蛇珠。
2.美珠。
3.指制造凹凸透鏡的球面玻璃體。
1.佛地。天竺為佛教誕生地﹐故稱。
1.明君。
2.眾神之長﹔神靈。
3.神主﹔牌位。
1.即赤文。喻指絢爛的文章。
2.指道教的符箓﹑經文。
1.佛家的經幢。
1.設有靈位的桌子。
1.美好的姿態。亦指姿態優美的身軀。
1.巫。
2.古代車窗中的豎木。
3.指感覺敏銳的人。
1.猶奇字。
1.有德的祖先。
2.神靈的宗族。
3.靈氣的本源。
1.指佛的莊嚴妙相。
2.指神靈。
3.指僧道的足跡。
4.借指僧道足跡所履之處。
5.猶墨寶。寶貴的墨跡。 6.敬稱道士的手跡。
1.眾仙靈。
1.對祖先的敬稱。
1.見"靈座"。
1.對國運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