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機化合物分子中的氫原子被硝基(-no2)取代的反應。如苯與硝酸在濃硫酸中加熱時反應生成硝基苯的反應。
1.佛教語。謂能如實反映事物之心。
2.中醫名詞。指一種水腫病。
1.愿意,同意。
2.心里順當,高興。
①念頭;想法起壞心思的人|誰知他是什么心思?②心事趙二媽卻是滿臉愁容,一肚子心思|何必耽這個無謂的心思。③心機;腦筋白費心思|用心思。④心情哪有心思扯閑話?
1.道家謂心無雜念,達到無我的思想境界。
2.謂在精神上崩潰而甘于自棄。
3.謂哀痛至極。
4.絕望。
1.心慌,害怕。
1.亦作"心愫"。
2.心意,心愿。
3.指高潔的心懷。
1.二十八宿之一。蒼龍七宿的第五宿,有星三顆。其主星亦稱商星﹑鶉火﹑大火﹑大辰。
1.見"心素"。
1.心中悲痛。
1.謂籌劃,籌算。
2.口算。即只憑腦子而不用紙筆﹑算盤﹑計算機等進行運算。
1.心的深處。
2.借指事物的核心。
1.形容悲傷至極。
1.佛教語。心所有法的簡稱。亦名相應行法﹑心數。謂此類法皆依心王而起,與心王相應。如觸﹑作意﹑受﹑想﹑思等,共六位五十一種。
1.佛教語。指清凈之心。以其潔凈如明鏡臺,故稱。語本《壇經.行由品》"﹝神秀﹞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慧能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1.心胸。
1.病名。又稱"九種心疼"。泛指上腹脘部和前胸部的疼痛。
2.憐惜;疼愛。
3.吝惜,舍不得。
1.指親信﹑骨干。
2.指思想。
3.指精神與肉體。
1.佛教語。即心。謂心藏善惡種子,隨緣滋長,如田地生長五谷荑稗,故稱。
2.心思;心意。
1.獻計;獻策。
1.指獻忠言供采納。
2.指獻納忠言之官﹐獻納臣。
3.祀奉。
4.奉獻;進貢。
1.進獻忠言之臣。
1.接受臣民所投書奏﹑呈文等的匣子。
1.唐時匭院主持人,專管臣民書奏之官。原稱匭使。
1.即獻納院。
1.唐時朝廷專管臣民書奏呈文等的機構。
1.推薦有才能的人。
1.猶獻玉。
1.《列子.楊朱》"昔者宋國有田夫,常衣缊黵,僅以過冬。暨春東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雝室,綿纊狐猚。顧謂其妻曰'負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獻吾君,將有重賞。'"后因以"獻曝"為所獻菲薄﹑淺陋但出于至誠的謙詞。
1.把錦旗獻給某個集體或個人,表示敬意或謝意。
1.獻殷勤;拍馬屁。
有所贈送或提議時用的謙詞。謂自己所獻菲薄或見識淺陋野老獻芹,聊表微意|尚有獻芹心,無因見明主。
1.猶獻殷勤。
1.猶獻俘。
1.進獻樂曲。
1.謂呈獻祥瑞。
1.指進獻獵獲物。
1.進勸善之言。
1.猶獻酒。
1.進獻;奉上。
1.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或生命都獻出來。
1.祭神。
1.唐宋以來的一種民間風俗。在農歷二月初一的中和節,以青囊盛五谷瓜果種子,互相贈送。
1.古代祭禮中向尸者進獻祭品。尸,祭禮中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1.進獻詩作。古代多用以示諷諫或歌頌。
2.泛指奉獻詩作。
1.《后漢書.朱浮傳》"往時遼東有豕,生子白頭,異而獻之。行至河東,見群豕皆白,懐慚而還。"后因以"獻豕"表示奉獻的才能﹑物品等非常平凡,不足稱奇。
1.指出丑﹑丟臉的人。
1.猶獻世包。
1.獻禮祝壽。
1.進獻書籍。多指民間進獻佚書。
2.指把自己著的書題獻給別人。
3.奉上書札;上書。多指向有地位者陳述意見。
1.供奉煮熟的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