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襲奪。
2.沿襲取用。
1.亦作"餫遺"。
2.饋贈。
1.饋送生活所需。
1.舊時軍警等的薪金。
1.運送軍糧。
1.運送的軍糧。
1.關于薪餉的章程。
1.為報功德而祭祀。饗,通"享"。
1.古代祭死者時,向代表死者受祭之尸的祝告之辭。饗,通"享"。
1.宴饗賓客,賞賜屬下。
1.向慕有德者。饗,通"向"。
1.祭祀天帝。饗,通"享"。
1.祭奠。設酒食以祭。饗,通"享"。
1.祭殿。饗,通"享"。
1.受福;享福。謂生活得安樂美好。饗,通"享"。
1.祭獻而祝告。饗,通"享"。
1.指受人款待﹑被人尊崇的師傅。
1.享國。饗,通"享"。
又稱椿樹”。楝科。落葉喬木,高約25米。樹皮有片狀脫落。羽狀復葉,有特殊香氣。花白色,像鐘。系中國特有樹種,分布于南北各地。木材堅實,花紋美麗,被譽為中國桃花心木”。嫩芽嫩葉俗稱香椿頭”。是夏季美味蔬菜。
1.莼菜。
1.水蔥。
2.蔥的一種。參見"蔥"。
1.指樹木花草。借指妓女住處。
1.盛香料的小袋子。古時人們常佩帶在身上,用以辟穢惡之氣,也作裝飾品。
1.香港的別稱。
1.稻的一種。
1.亦作"香鐙"。
2.即長明燈。通常用琉璃缸盛香油燃點,設于佛像前或死者靈前。
3.燃香膏的照明燈。古代帝王輿駕儀衛導從之用。
4.閨中的燈。
1.寺廟內講經說法者坐的高凳。
1.見"香燈"。
1.指佛地。
1.古時婦女貼在額上鬢頰飾物的美稱。
1.香室;佛殿。
1.貂冠的美稱。借指達官貴人。
1.指和尚頭上的戒疤。
2.在信件上用香火燒成的洞。表示事情緊迫。
豬肉制品。將經過調味的肥瘦豬肉塊,裝入經處理過的豬膀胱內,晾干制成。
1.指美人。
1.漁獵所用之誘餌。
2.比喻引誘人上圈套的事物。
1.即明礬。
1.香國世尊之食。亦指佛家的飯食。
2.芳香的飯。
1.芳香。
1.指青年女子的內室。
1.相傳是清代回部某酋長的妻子﹐因身有天然異香,號為香妃。高宗平回疆,納為妃,寵冠后宮。而妃立志復仇,始終不屈,常以白刃自隨。太后恐終為帝患,間帝出,縊殺之。事見蔡東藩《清史通俗演義》第三七回。近人孟森著《香妃考實》,考定為即《清史稿.后妃傳》中的容妃。
簡稱榧”。裸子植物,紅豆杉科。常綠喬木。葉堅硬,披針形。雌雄異株。春天開花,三年后果實成熟。種仁可食,營養豐富;也可榨油供食用。木材耐水濕,可作造船材料。為中國特有樹種。
1.猶香錢。
1.芳香。
1.香氣。
1.搽臉或身體的芳香的粉。今指用碳酸鈣﹑滑石粉﹑香料等制成的粉末狀化妝品。
2.花粉。
1.帶有香氣的風。
2.比喻奢靡淫逸的風氣。
1.指美貌女子面頰上的微窩。
又稱莎草”。單子葉植物,莎草科。多年生草本。地下塊莖紡錘形。莖稈直立,三棱形。葉基生,常裂成纖維狀。夏季開花。廣布于全世界,為不易清除的雜草。塊莖可入藥,能疏肝、止痛、調經;也可釀酒或作飼料。
1.佛寺的別名。
1.馨香馥郁。
2.指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