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深微的旨趣。
1.傳說中的山名。
2.即豺山。在今山西右玉縣境。公元402年魏主拓跋珪筑行宮于此。
1.同輩。
1.同輩友好。
1.共同居處。
1.流輩,同輩。
1.同輩;同伴。
1.朋輩。
2.相比并的人。
1.猶言一般的人。
1.同輩;同類的人。
2.伙伴;伴侶。
1.相匹敵者,對手。
1.投合于世俗。
2.指世俗之人。
1.猶同類。
1.做伙伴;與同列。
1.指同輩的人。
1.同類之人。
1.摟柴草的竹制器具。
1.在含沙量高﹑泥沙河床的河流上筑成的臨時性攔水建筑物。
1.柴門蓽戶。指窮人居所。
1.木杖。
1.用作燃料的樹枝﹑小木和雜草等。亦指莊稼的莖﹑葉。
1.古時禮儀。積薪為壇,皇帝受群臣所上玉冊,然后燔柴祀天,謂之柴冊。
1.指柴桑。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
1.參差不齊。
1.柴窯燒制的瓷器。
1.以小木枝構成的鳥巢。
中國四大盆地之一。在青海省西北部。介于昆侖山和祁連山之間,為青藏高原內部的陷落盆地。拔2600~3000米。氣候干旱,屬內流區。多鹽湖,柴達木”即蒙古語鹽澤”之意。中國最大鹽湖察爾汗鹽湖即位于盆地中部。鹽(池鹽、鉀鹽)、石油和鉛鋅礦等資源豐富。
1.被阻塞的道路。
1.傳說中的古泉名。
1.堵塞隔斷。
1.柴草堆。堆積在一起的柴。
1.柴禾堆。
柴門,用樹枝編扎成的門,比喻貧寒人家日暮掩柴扉。
1.祭祀之一種。燔柴禱告。
1.柴車。泛指賤者所乘之車。
1.猶木棍。
1.柴堆。
1.用柴薪作的門。多借指清貧人家。
1.編木圍其四面,使不受破壞。
1.謂居喪哀甚,瘦損如柴。
1.謂居親喪哀傷過甚,骨瘦如柴。
1.柴禾,柴草。
2.木柴燃燒產生的火。
1.柴火燒的飯。指普通人家的平常飯食。
1.指伙食費。
1.指體小肉瘦﹑腿部沒有茸毛的雞。
1.猶柴堆。
1.荊棘。
2.比喻心計。
3.猶柴瘠。
1.收集,輯錄。如《皖雅初集》署廬江陳詩鶴柴輯。
1.古代祭禮之一。燒柴祭天。
1.裝柴的框架。采樵者用以背柴。
1.柵欄,籬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