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晏子春秋.雜下三》"景公畋于梧丘。夜猶早,公姑坐睡。而瞢有五丈夫北面韋廬,稱無罪焉。公覺,召晏子而告其所瞢。公曰'我其嘗殺不辜,誅無罪邪?'晏子對曰'昔者先君靈公畋,有五丈夫罟而駭獸,故殺之,斷其頭而葬之。命曰五丈夫之丘,此其地邪?'"后遂以"梧丘之魂"指冤魂。
1.見"浮蹤"。
1.見"浮跡浪蹤"。
1.游移不定。
1.猶萌芽。
1.謙詞。言居于親戚之末。
1.猶錢貫。緡﹐穿錢的繩。
1.即青蚨。《鬼谷子.內揵》"用其意,欲入則入,欲出則出……若蚨母之從其子也。"傳說用青蚨血涂錢,可以引錢使歸。因用以代稱錢。
1.蚰蜒的別稱。
1.指錢幣。
2.指新生的荷葉。
1.伏地;趴伏。
1.猶恭候。
1.木筏。亦指乘木筏。
1.棟梁。比喻事物的支柱。
1.見"桴筏"。
1.亦作"桴栰"。
2.渡水用的竹﹑木筏。
1.鼓槌與戰甲。猶兵革。桴,通"枹"。
1.鼓槌與鼓。比喻相應迅速。
2.指戰鼓。
3.指警鼓。用于報警告急。
4.樂鼓的一種。
用鼓槌打鼓,鼓就響起來。比喻相互應和,配合得很緊密。
1.船與槳。泛指舟船。
1.古代高麗人對家中小倉庫之稱。
1.木筏。
1.船夫。
1.即罘羜。設于門外的屏風。桴,通"罘"。
1.輕而易燃的木炭。
1.植物名。一說即芣苡。桴,通"芣"。
1.猶響應。
1.孵育。桴,通"孚"。
①〈方〉小筏子。②桴芒凇
1.水泡。
1.宋黃庭堅之號。
1.東漢人,精于醫,姓名不傳。
2.宋黃庭堅別號。
1.浮沉。湛,通"沈"。謂失意,不得志。
1.獸名。
1.見"符葆"。
1.亦作"符寶"。
2.即附寶。相傳為黃帝的生母。
1.外表。
2.顯露的征兆。
1.即傅別。古代的一種債券。分別為二﹐雙方各持其一以為憑證。
1.亦作"符彩"。
2.美玉的文理色彩。
3.比喻人的外表儀容。
4.指文藝才華。
1.見"符采"。
1.古代官署中主管印信的處所。
1.見"符策"。
1.亦作"符冊"。
2.符契簡策。
1.亦作"符讖"。
2.符圖讖緯的統稱。泛指各種預言未來的神秘文書。
1.見"符敕"。
1.亦作"符勅"。
2.敕命文書。
3.指符箓。
1.古代符信之一。用于出入門關。
2.指兵符。
1.掛在小孩頸上的布制袋形護身符。
1.符移關牒等公文的統稱。
2.官符和度牒。官府給予僧道的證明文件。
1.猶符術。
1.唐制﹐定期通過考試銓選官員﹐凡達到標準的﹐朝廷給符并加蓋"尚書吏部告身之印"于其上﹐謂之"告身"﹐又稱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