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擋風﹐避風。
1.亦作"青凌臺"。
2.李冗《獨異志》卷中引晉干寶《搜神記》﹕"宋康王以韓朋妻美而奪之﹐使朋筑青凌臺﹐然后殺之。其妻請臨喪﹐遂投身而死。王令分埋臺左右。"《太平御覽》卷一七八引《郡國志》﹕"鄆州須昌縣有犀丘城青陵臺﹐宋王令韓憑筑者。"后因以"青陵臺"為詠愛情堅貞的典故。
1.果實名。長在山木上。
1.青色的有花紋的絲織物。古時貴族常用以制被服帷帳。
2.借指被服帷帳之類。
3.借指系有青綾綬帶的官印。
1.即蜻蜓。
2.古縣名。西漢置﹐屬越巕郡。治所在今云南省大姚縣境。
1.亦作"青蘦"。
2.谷物多秕不飽滿貌。
1.見"青零"。
1.青色交領長衫。
2.頸脖子涂上青色。
1.紺蝶的別名。狀如蜻蛉而色玄紺﹐故稱。
1.即山雉。神話傳說中以為善鳴的吉祥之鳥。
1.即蒼龍。四靈之一。古時以為祥瑞之物。
2.喻指長而虬曲的青色物。
3.指駿馬。
4.東方七宿(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的總稱。
5.太歲的別名。 6.東方之神。 7.指左方。 8.賭局名目。玩押牌寶(賭博的一種)時﹐賭徒圍在四方﹐做莊的人叫"莊家"﹐莊家對面稱天門﹔右面稱人﹐亦稱白虎﹔左面是"地"﹐亦稱青龍。 9.古代讖緯家附會為以木德王者的瑞兆。 10.常與"白虎"對舉﹐用以表示一對相生相克的事物或概念。 11.指吉地。 1
2.傳說伏羲氏時春官的名號。 1
3.即青龍車。 1
4.指艦船。(1)戰艦名。即青龍艦。北周庾信《哀江南賦》"排青龍之戰艦,斗飛燕之船樓。"《資治通鑒.隋文帝開皇九年》"樊猛與左衛將軍蔣元遜將青龍八十艘于白下游弈,以御六合兵。"參見"青龍艦"。(2)用青色髹漆的龍舟。唐沈佺期《三日梨園侍宴》詩"畫鹢中流動,青龍上苑來。"《花月痕》第九回"卻好亭外一條青龍,一條白龍,轟天振地的搶標。" 1
5.飾青龍圖像的軍旗。 16.道教指煉丹之物丹砂汞之屬。 17.即龍章。指佛教經典。因梵文字形如龍之蟠曲﹐故稱。 18.唐時所置九宮神壇的西北神壇名。 19.劍名。 20.青菜的別名。 21.山名。在今南京市東南。 2
2.水名。在今上海市青浦縣北。三國吳孫權于此造青龍戰艦﹐因名。近江有青龍鎮﹐宋韓世宗嘗駐軍于此﹐以御金兵。見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江南六.松江府》。
1.傳說中神仙所乘之車。因以青龍為駕﹐故稱。
1.見"青龍偃月刀"。
1.南方粳稻的一種。道家制作青?飯原料之一。
1.繪有龍形的青色旗幡。代表東方。
1.隋唐時頒發給東方諸州的傳信符。
1.古代戰艦名。相傳為三國吳孫權在青浦所造。
1.指六辰。謂良辰吉日。舊時星命家以為﹐青龍﹑明堂﹑金匱﹑天德﹑司命等六辰為吉神﹐六辰值日﹐諸事皆宜﹐為黃道吉日。
1.繪有龍形的青旗。代表東方。
1.指佛教經疏。
1.古寺名。是中國唐代密宗的根本道場﹐日本真實宗的發源地。初建于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本名靈感寺。唐景云二年(711年)﹐改名青龍寺。遺址在今陜西省西安市南郊鐵爐廟村北高地上。
1.猶言太歲頭上。舊時方士術數以太歲所在為兇方﹐有所興辦時要避開太歲方位﹐否則不吉利。
1.刀類兵器名。因形如偃月﹐并雕有青龍﹐故稱。
1.喻果實的青色外殼。
2.用青篾編織成的漉酒具。
①豪華的樓房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②指妓院青樓女┳櫻身陷青樓|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1.猶言秦樓楚館。指歌舞場所。亦指妓院。
1.即青鏤管。指毛筆。
1.青色玉雕的筆管。借指用這種筆管做成的毛筆。
古代行婚禮時用青布做成的棚子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
1.喻閃著寒光的寶刀。
1.輕佻違戾。
1.淡紅色;粉紅色。
2.荔枝色淡紅,故用以借指荔枝。
1.輕盈迅捷的鴻鵠。
1.輕視忽略。
2.瀟灑飄逸。
3.輕率隨便。
1.輕暖的孤皮。
1.輕細的綢。
1.指詩文的風流嫵媚。
1.輕薄狡猾。
2.指輕薄狡猾的人。
1.小歡。
1.輕而緩慢。
1.微塵。
1.不大費力氣的工作。
1.微小而貴重的財貨。
2.指絹帛一類的物品。
3.又稱輕浮貨﹑輕泡貨﹑泡貨。運輸部門對體積大而重量輕的貨物的通稱。如空鐵桶﹑泡沫塑料等。
1.輕捷機敏。
1.機關槍的一種。裝有腳架,重量較輕,可以由一人攜帶或射擊。
1.見"輕機關槍"。
1.見"輕赍"。
1.輕便而易于運送的成批貨物。
1.元明以來,稅糧﹑漕糧﹑馬草等折收銀兩的部分,叫"輕赍銀"。清代漕糧加征的耗米,除隨船給運四斗外,其余耗米折征銀兩,并按兌運遠近規定數額。見《清史稿.食貨志三》。
1.罪輕的囚犯。
1.見"輕乞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