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彼此信賴投合。
1.衰落困惡。
2.衰老之極。
1.見"衰苶"。
1.衰落困乏;衰弱缺乏。
2.衰退疲乏。
1.猶衰敗。
2.猶荒廢。
3.衰老病弱。
4.指衰老病弱的身體。
1.古代數學名詞。謂從大漸差而小。
1.喪服。
2.謂穿著喪服。
1.喪服,衰衣葛绖。
1.謂分門別類構擬文辭。
1.喪服,衰衣喪冠。
1.見"衰耗"。
1.亦作"衰秏"。
2.衰落困乏。
3.衰弱虧損。
1.凋謝的花。
1.枯黃。
1.衰微末世。
信號在傳輸中,由于媒介的因素,將隨時間和距離而減弱的現象。在電子設備中,為防止輸入級因信號過大而限幅或阻塞,又人為加接衰減器。
在一定頻率范圍內,對信號進行衰減但無相移的四端網絡。由電位器、電阻網絡或同軸線組成,也用電阻電容網絡。一般與傳輸線、波導和網絡相接,并需達到阻抗匹配。對于可變衰減器,衰減值可調節,但特性阻抗保持不變。指標以分貝數的衰減和歐姆數的特性阻抗表征。
1.老邁遲鈍。
1.衰落卑賤。
2.姿色衰減。
1.衰敗浸漸。
1.老弱孤單。
1.指深秋季節。
衰弱至極心力衰竭|腎衰竭。 【衰竭】衰弱至極心力衰竭|腎衰竭。
1.衰退沮喪。
1.衰老倦怠。
買賣的中間人市儈牙人。泛指商人市儈牟利|市儈經營,猶不能無資本。借指唯利是圖,投機取巧之人市儈哲學|市儈政客們。
1.古代管理市場的役吏。
1.市制長度單位,一市厘等于千分之一市尺。通稱厘。
2.市制重量單位,一市厘等于萬分之一市斤,舊制等于一萬六千分之一市斤。通稱厘。
1.街市里巷。
2.市制長度單位。一千五百市尺為一里,合五百米,通稱里。
1.市井俗人。
1.管理市場的官吏。
1.貿易之利。
2.牟取利益。
1.即市例錢。
1.宋代商業附加稅之一。又名市利錢。
1.市制重量單位。一市兩等于十分之一市斤,舊制等于十六分之一市斤,通稱兩。
1.市場中的店鋪。
1.古官名。掌管市場。戰國時楚國有市令之官。見《史記。循吏列傳》『于長安東﹑西兩市各置市令一人,屬京兆尹。見《漢書.百官公卿表序》﹑《食貨志下》。南北朝亦各有市令。見《魏書.李裔傳》﹑《南齊書.東昏侯紀》。唐時各都督府﹑州及三千戶以上的縣皆置市令,不滿三千戶的縣,若地處要路而交易繁盛者,亦聽依三千戶法置之。見《新唐書.百官志四》﹑宋王溥《唐會要.市》。
2.司市官頒布的教令。
1.市中樓房。又稱旗亭。古時建于集市中,上立旗幟,以為市吏候望之所。
2.市中樓房。又稱旗亭。指酒樓。其上亦立幟以為標識。
3.星名。共六星,屬天市垣。
1.猶市肆。
2.指代市邑,城市。
1.謂市上切割零賣之肉。
1.猶市邑,市鎮。
1.買;交易。
1.掌宮廷采購貨物的官員。
1.官署名。宋初置,為宮廷采購貨物的機構。
1.指市井賤民。
1.市場的門。古代市場出入有門,按時啟閉。
2.妓院的代稱。
3.星名。
1.北魏與北周稅名。入市者征稅一錢。
1.指漢梅福。王莽專政,福棄官隱遁,"變名姓,為吳市門卒"。見《漢書.梅福傳》。
①街上市面上已無空房可租了。②城市工商活動的一般情況市面繁榮|這種貨市面上都賣這個價。
1.城市居民。
1.封建社會后期,適應城市居民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文學。內容大多描寫市民社會的生活和悲歡離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階層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話本是其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