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假寐﹐裝睡。
1.屢屢傳送。
1.連年。
1.并行。
2.臨行。
1.一名賴草,為牲畜的良好飼料。
1.丑惡的妖孽。
1.雜草繁蕪。
1.同"嚬蹙"。
2.噈,通"戚"。
1.皺眉而局促不安。
1.皺眉蹙額。
1.同"嚬蹙"。
2.顣,通"蹙"。
1.皺眉而憂傷。
1.微皺的眉頭。
2.皺眉頭。
1.皺眉頭。表示憂愁或不快。
2.指東施效顰的故事,比喻胡亂效法﹑模仿。
1.欠伸。打呵欠,伸懶腰。
1.謂蹙眉呻吟。
2.謂苦吟。
1.皺眉和歡笑。指喜怒哀樂情感的流露。
2.皺眉嗤笑。
1.皺眉擰鼻。表示勉強。
1.亦作"顰?"。亦作"顰顣"。
2.皺眉蹙額。形容憂愁不樂。
1.見"顰蹙"。
1.皺眉。借指美女。
1.違命;拋棄命令。
1.亦作"棄末返本"。
2.古指棄工商而務農桑。
1.見"棄末反本"。
1.猶遺賢。
1.謂脫離叛軍而歸順朝廷。
1.放棄農業,經營商業。
1.見"棄瓢翁"。
1.堯時隱士許由的別稱◇亦泛指隱士。
1.山崖名。在今河南省登封縣東南箕山上,因相傳堯時許由曾棄瓢于此而得名。
1.丟開;撇下。
1.人死的婉詞。
1.被丈夫遺棄的妻子。
2.丈夫遺棄妻子。
1.《淮南子.齊俗訓》載惠施為梁相,從車百乘,猶嫌不足。莊子澤邊見之,棄其馀魚,以示諷誡◇因以"棄其余魚"比喻節欲知足。
1.拋棄﹑驅逐。
1.被棄之妾。
1.拋棄親族。
1.猶言忘情脫俗。
1.比喻丟棄珍貴的而拾取無用的。瓊,美玉;礫,瓦礫。
1.捐軀;舍棄生命。
1.舍棄或采取。
2.猶嫌棄。
1.放棄權利。多用于選舉﹑表決﹑比賽等。
1.帝王之死的婉詞。
1.廢地,無用之地。
1.被遺棄的人;廢人。
2.指因罪被流放的人。
3.遺棄人才。
4.失去人心。
1.耗費時日,虛度光陰。
1.《漢書.終軍傳》"初,軍從濟南當詣博士,步入關,關吏予軍繻。軍問'以此何為?'吏曰'為復傳,還當以合符。'軍曰'大丈夫西游,終不復傳還。'棄繻而去。"繻,帛邊。書帛裂而分之,合為符信,作為出入關卡的憑證。"棄繻",表示決心在關中創立事業◇因用為年少立大志之典。
1.漢終軍入潼關,棄繻,后因以"棄繻關"指潼關。
1.棄繻生。郎,對少年的通稱。
1.漢終軍年十八被選為博士弟子,入關棄繻◇因以"棄繻年"指少年有為之時。
1.指漢終軍◇泛指年少立大志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