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完整;完備。
1.謂露宿街頭。
1.睫毛倒刺入眼瞼。
1.即藻井。我國傳統建筑中繪有文彩如井干形的天花板,有荷菱等圖案,因為覆井之形,故稱。
2.謂雨勢甚大,如井之倒傾。
1.見"倒影"。
1.指古人詩文中的詞﹑詞組或短語等成分倒置的句式。
1.把鞋子穿倒,形容急于出迎。
1.亦作"倒卷"。
2.指由前向后或由下向上地卷起。
1.反芻。
1.指有過不改的君主。
1.改口。
1.指江河決口。
1.倒塌崩潰。
1.金元時的一種雜戲。大抵由一位演員吹彈多種樂器,并有歌唱和雜耍表演,如頂甌,舞盤,翻觔斗之類。至清猶存此戲。清陸次云《滿庭芳》詞對倒喇作了生動而具體的描寫。詞云"左抱琵琶,右持琥珀,胡琴中倚秦箏。冰弦忽奏,玉指一時鳴。唱到繁音入破,j茲曲﹑盡作邊聲。傾耳際,忽悲忽喜,忽又恨難平。舞人,矜舞態,雙甌分頂,頂上燃燈。更口噙湘竹,擊節堪聽。旋復回風滾雪,搖絳蠟,故使人驚。哀艷極,色飛心駴,四座不勝情。"
1.頭朝下腳朝上豎立。
2.指事物的位置上下顛倒。
3.武術﹑雜技的一種項目。
1.散了架子。形容失去威風﹑威勢或坍臺﹑出丑。
1.明代北京地區稱彈唱人為倒儠匠。
1.傾倒出糧倉中全部儲藏。比喻罄其所有﹑盡其所知。
1.水從下游流向上游。
2.比喻時光或其他事物倒退回來。
1.一種把酒從壇子里倒吸出來的器具。
1.比喻雖已輸理,嘴上卻硬撐著不肯認錯。
1.急于出迎,把鞋子穿倒。形容熱情迎客。
1.搗亂。倒,通"搗"。
1.跌倒墜落。
2.指撲倒,跌倒。
3.破落。
1.垮臺;失敗。
1.砍倒出賣。
2.轉手買賣,從中牟利。
1.見"倒霉"。
1.見"倒霉蛋"。
1.亦作"倒楣"。亦作"倒痗"。
2.遇事不利;遭遇不好。
1.亦作"倒楣蛋"。
2.對時運不濟的人的戲稱。
1.見"倒霉"。
1.見"倒沫"。
1.亦作"倒抹"。
2.方言。絮絮叨叨地糾纏不休。
1.猶言反戴。
1.傾囊,倒出囊中所有的錢物。亦喻慷慨助人。
1.猶顛倒。
1.向后斜視。
1.常綠小喬木,可用以染色。亦寫作"倒捻子"。
1.猶折騰。倒,通"搗"。
1.把整個店鋪全部存貨作價盤售。亦指生意因虧損而破產。
1.猶倒貼。謂女子以財物貼補所戀的男子。
2.倒過來賠償,謂受方因某種原因反而向應支付的一方提供補償。
1.猶言倒閉。
1.收篷。喻收束其事。
1.倒轉著展開。
1.謂人臨死前出氣多,進氣少,呼吸急促。
1.倒植荷梗。
1.倒出箱子中所有的東西,謂傾其所有。
1.同"傾筐倒篋"。
2.形容傾其所有。
1.傾囊倒篋。形容傾盡其所有。
1.謂盡出倉中所貯糧米。
1.使太陽返行。極言力大而能勝天。典出《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為之反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