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敘述。
1.潔白的冰。
1.白色的波浪。
1.一向合不來。
1.彼此一向不認識。
1.文學﹑藝術創作的原始材料。即未經提煉和加工的實際生活現象。
2.指編纂書刊的第一手材料。
1.見"素彩"。
1.亦作"素采"。
2.白色的光彩。
3.指月光。
1.全用蔬菜﹑瓜果﹑植物油等做的菜。
1.見"素餐"。
1.駕車的白馬。一般用于喪事。
1.亦作"素飡"。
2.無功受祿,不勞而食。
3.蔬食。
1.即尸位素飡。謂居位食祿而不做事。
1.素的糕點茶食。
1.月的別稱。古代傳說月中有蟾蜍,故稱。
1.浐水的別名。關中八川之一。因水色素白,故稱。
1.平日;往常。
1.早晨天亮的時光。
1.古代兇﹑喪事所用之車,以白土涂刷。
2.泛指喪事所用之車。
3.未經油漆﹑裝飾的車。
1.古代兇﹑喪之事所用的白車白馬。
2.《后漢書.獨行傳.范式》載范式字巨卿,與張劭為友。劭死,式馳赴之,未至而喪已發引。既至壙,將窆,柩不肯進。遂停柩移時,乃見素車白馬,號哭而來。劭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式因執紼而引,柩于是乃前◇遂以"素車白馬"為送葬之辭。
3.指一般的白色車馬。
1.猶灰塵。
2.比喻雪花。
1.孔子據魯史修《春秋》,漢儒稱之為素王。左丘明作《左傳》,述孔子之道,闡明《春秋》之法,后人尊之為素臣。晉杜預《序》"說者以為仲尼自衛反魯,修《春秋》,立素王,丘明為素臣。"宋蘇軾《雨中送李邦直赴史館》詩之二"看君兩眼明如鏡,休把《春秋》坐素臣。"后亦以稱為儒家經典作傳疏的經學家。
1.謂無丞相之地位而具有丞相之才德與業績者。
1.一向蓄于內心的情意。
1.亦作"素霓"。
2.白虹。
1.宿仇;舊仇。
1.白色的車帷。
2.白色的帳子。
1.見"素木床"。
1.亦作"素畁"。
2.白色瓷器。
1.質樸的語言。
1.白虎。古代傳說白虎黑紋長尾,不食生物,不履生草,白虎出現為祥瑞之兆。
1.梵語sūtra的意譯。即經。
1.即紳。白絹縫制的大帶。束于腰間,一端下垂。古代天子﹑諸侯﹑大夫用素帶。
2.引申指貴人服飾。
3.白色的帶子。服喪用。
1.色彩素凈淡雅。
2.味道清淡,不肥濃。
1.清白的美德。
1.潔白的質地。
2.沒有建筑物的土地。引申為基礎。
1.猶宿定。預先確定。
1.猶素書。指書札。亦指書籍。
1.古代諸侯﹑大夫﹑士的一種祭服。
中亞內陸國。東鄰中國。面積1431萬平方千米。人口588萬(1995年)。首都杜尚別。境內十分之九為山地,一半地區海拔在3000米以上。溫帶大陸性氣候。農業以種植長絨棉為主。養羊業較重要。紡織、礦冶業較發達。
分布于新疆等地的少數民族。約33萬人(1990年)。用塔吉克語,無文字。通用維吾爾語文。信伊斯蘭教。主要從事農牧業。
中國最大的沙漠。在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中部。面積337萬平方千米。流動沙丘占總面積85%。沙丘一般高100~150米。沙漠外圍為沖積平原和戈壁,河谷地帶為綠洲。石油資源豐富。
中國最長的內陸河。由阿克蘇河、和田河和葉爾羌河匯聚而成,沿塔里木盆地北緣東流。曾注入羅布泊。1952年改道入臺特馬湖。以葉爾羌河為正源。干流水量依靠三源供給,隨流程增加而減少。1972年后終點退縮到大西海水庫。
中國最大的盆地。在新疆南部,天山和昆侖山之間。面積53萬平方千米。封閉性內陸盆地。底部海拔1000米左右。氣候極為干旱,腹地形成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塔里木河流經沙漠邊緣,周圍高山和沙漠間分布一連串綠洲,農業發達。富石油資源。
愛沙尼亞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44萬(1995年)。工業有機械制造、化學、紡織、食品加工等部門。重要海港和鐵路樞紐,城市三面環水,秀麗古樸。多中世紀古城墻、古堡、古教堂等,為著名旅游勝地。
1.佛塔上的風鈴。
1.塔。亦泛指寺塔。
1.梵語stūpa或古印度俗語thūpa的音譯。塔。
進行氣相和液相或液相和液相間物質傳遞的設備。按結構分板式塔和填料塔兩大類。板式塔內設有一定數量的塔板,氣體以鼓泡或噴射形式與塔板上液層相接觸進行物質傳遞。填料塔內裝有一定高度的填料,液體沿填料自上向下流動,氣體由下向上同液膜逆流接觸,進行物質傳遞。常應用于蒸餾、吸水、萃取等操作中。
1.象聲形容詞。形容打擊聲。
烏茲別克斯坦首都,中亞最大古城。人口212萬(1995年)。日照充足,有太陽城”之稱。屢遭地震災害,1966年后重建。是中亞最大工業中心和交通樞紐。市內有博物館、古紀許多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