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與之相同。
2.猶同。謂與人一齊。
1.誹謗作踐。
1.盛德;美德。
1.閃電。
1.非常光亮。
1.熔化金屬。爍,通"鑠"。
2.謂傷人的讒言。
1.非常明亮。
1.耀日。
2.烈日。
1.謂溫度極高,能將金石熔化。形容酷熱。爍,通"鑠"。
1.光芒閃動貌。
2.酷熱貌。
1.見"爍石流金"。
1.光彩閃爍貌。
1.光彩貌。
1.泛指我國長城以北地區。
1.北部邊邑。
1.北方邊陲。
1.猶朔風﹑北風。
1.指塞北地區。
1.能在朔日(舊歷每月初一)朝參的官員。
1.古代歷法用語。猶今之言朔望月。西漢初通行的歷法規定朔策為29.53085日﹐嗣后趨精密﹐故有小異。
1.指北風。
1.泛指西北邊遠地區。
1.舊歷每月初一。亦專指正月初一。
1.宋元佑三朋黨之一。主要人物有劉摯﹑梁燾﹑王巖叟﹑劉安世等﹐皆北方人﹐故稱。
1.謂人死未葬﹐在朔日以新味祭奠。
1.確定朔日的方法。
1.北方。
2.郡名。西漢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置。治所在朔方﹐今內蒙古自治區杭錦旗北。東漢末廢。
1.指北方的音樂。
2.北風﹐寒風。
1.古代一種小鼓。
1.指羌笛。亦泛指北方地區流行的管樂器。
1.猶春光。
1.指河套地區。
1.朔日和晦日。舊歷每月初一日和最末一日。
1.指北方邊地的將領。
2.指春秋晉趙朔的門客。
指北方沙漠地區朔漠飛┥常遠征朔漠。
1.指蓬矢。
1.即鼙鼓。古代射禮奏樂時﹐須先擊鼙鼓﹐故稱。
北方的寒氣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1.指雁。
1.舊歷每月初一日。
1.朔北塞外。指北方邊境地區。
1.古禮之一。帝王及貴族每月初一所備較平日豐盛的膳食。
1.從第一年正月初一到第二年正月初一。
1.猶北庭。指北方異族政權。
2.泛指北方。
1.見"朔途"。
1.亦作"朔涂"。
2.謂前往北方之路。
1.北方地區。
朔日與望日。即夏歷每月初一和十五潮汐隨朔望而有所變異。
又稱太陰月”。月球繞地球公轉相對于太陽的平均周期。為月相盈虧的周期。以從朔到下一次朔或從望到下一次望的時間間隔為長度,平均為2953059天。
1.北方的雪。
1.指北地南飛之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