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魚名。
2.向慕擁戴貌。
1.見"坯冶"。
1.即袈裟。僧尼避用五種正色和五種間色,故僧衣皆以壞色染成,因名壞衣。
會計上指確定無法收回的賬。
1.頑癥,重病。證,通"癥"。
1.解散朋黨。
2.指離心離德。
1.猶廢址。
1.猶壞人,壞蛋。
2.猶謬種。多指荒謬錯誤的言論。
1.錯字。多指書籍抄寫或刊刻時因筆畫脫略而造成的誤字。
1.歪斜地坐著。
1.歡悅喜愛。
1.形容活潑﹑歡樂之極。
1.喜悅。
1.見"歡忻鼓舞"。
1.謂筆姿老到而墨韻清秀。
寫字、畫畫或做文章在筆法上所表現的力量~雄健ㄧ~遒勁。
直立~的山峰。
1.指擔任書寫職務的低級官吏。
1.相傳唐李白墓上所生蘆葦形狀如筆﹐人稱"筆蘆"。
①用筆記錄您口述,由我給您~。②記錄下來的文字口供~。
①筆法。②寫作的思路。
1.筆記一類的著作。
2.用筆記錄。
3.指記錄下來的文字。
1.筆套。
1.謂以文字發(fā)議論。
(~兒)套著筆頭兒保護筆的套兒。
1.謂筆中妙品。
1.彝族以求神﹑作帛﹑送鬼為職業(yè)的人。
指文字或詩文書畫等~流暢ㄧ西湖美麗的景色,不是用~可以形容的。
指書面上的爭辯打~。
1.謂書畫詩文美妙多姿。
1.猶言筆墨畦徑。
1.指寫字畫畫作文的一般程式或方法。
1.斯文萃集的地方。
1.筆膽。自來水筆貯存墨水的橡皮管。
1.謂以刀筆害人而造成的罪孽。
1.文章的風格氣概。
鉛筆的芯子。
1.以筆為槍。謂用文字進行批判或戰(zhàn)斗。
1.蒙語"必阇赤"的音譯。元代司文書之官。其職掌略同于清代的筆帖式。
1.字畫詩文表現的情致。
1.猶文壇。
1.字畫詩文表現的意態(tài)情趣。
1.筆工。
1.《晉書.王珣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冊謚議﹐皆珣所草。"后因以"筆如椽"喻大手筆或重要的文墨之事。
1.報紙或刊物等舉辦的征文比賽。
1.《三國志.魏志.梁習傳》"官至九卿﹐封列侯"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苛吏傳》"思(王思)又性急﹐嘗執(zhí)筆作書﹐蠅集筆端﹐驅去復來﹐如是再三。思恚怒﹐自起逐蠅不能得﹐還取筆擲地﹐蹋壞之。"后以"筆上蠅"喻干擾寫作的丑惡事物。
1.筆為書寫工具﹐舌為言語器官﹐故常以"筆舌"泛指文章和言論。
1.謂以書寫為業(yè)的人。
1.相傳李白少時﹐夢見所用筆頭上生花﹐后來文才橫逸﹐名聞天下。事見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因以"筆生花"謂才思俊逸﹐文筆優(yōu)美。
1.對善書法者的美稱。
1.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