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前人留下的詩歌。
1.指以夏歷十二月(丑月)為歲首的歷法。屬殷正。
1.古代稱以觀天象占測人事吉兇禍福為職業的人。
1.古詩體名,為南朝宋鮑照所創。其《建除詩》云"建旗出燉煌,西討屬國羌。除去徒與騎,戰車羅萬箱。滿山又填谷,投鞍合營墻。平原亙千里,旗鼓轉相望。定舍后未休,候騎敕前裝。執戈無暫頓,彎弧不解張。破滅西零國,生虜郅支王。危亂悉平蕩,萬里置關梁。成軍入玉門,士女獻壺漿。收功在一時,歷世荷余光。開壤襲朱紱,左右佩金章。閉帷草《太玄》,茲事殆愚狂。"此詩共二十四句,單句首字即建除法所用"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十二字,后世因稱為"建除體"。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將"建除體"歸入"雜體"。宋李彭老﹑范成大等均有"建除體"之作。參見"建除"。
1.立皇太子。
1.古代洛陽城門名。
1.相傳為有娀氏少女,帝嚳之妃。
1.謂建立德行或功業。
2.指建立的功業。
3.謂立有德者為諸侯。
4.剛健之德。建,通"健"。
5.見"建德國"。
1.亦稱"建德"。
2.《莊子》中虛構的無為而治的理想國。
1.即建德國。
1.制定。
建立首都;把首都設在某地。
1.漢代在諸侯原來的封地內建立侯國,以分其勢。
1.謂將兵甲收藏于武庫。建,通"鍵",鎖閉;櫜,用以藏鎧甲。《禮記.樂記》"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將帥之士,使為諸侯,名之為建櫜,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復用兵也。"鄭玄注"建,讀為鍵,字之誤也。兵甲之衣曰櫜。鍵櫜,言閉藏兵甲也。"孔穎達疏"鍵,鑰牡也;櫜,兵鎧之櫜也。言鎧及兵戈悉櫜韜之,置于武庫而鍵閉之,故云名之曰鍵櫜也。"一說,建,通"韐",藏弓。韐櫜,謂收藏弓箭。見王引之《經義述聞.禮記中》。
1.建立功勛業績。
1.古時軍隊作戰,立晉鼓以指揮進退,謂之建鼓。
2.鼓名。亦稱植鼓。鼓身長而圓,用一木柱直貫鼓身,以為支柱。
1.設置官職。
1.夏歷十月。
1.建立名號。謂自立或受封為侯王。
1.封立諸侯;封侯建國;立功封侯。
1.冠名。
1.建議謀劃。
1.建,樹立;麾,旌旗。
2.古代建大麾以封藩國,后因以"建麾"指出任地方長官。
1.建立中正之道。語本《書.洪范》"皇建其有極"。孔穎達疏"皇,大也。極,中也。施政教,治下民,當使大得其中,無有邪僻。"一說謂建立法度﹑準則。蔡沈集傳"建,立也。極,猶北極之極。至極之義,標準之名,中立而四方之所取正焉者也。"
2.指帝王即位。
1.《書.盤庚中》"永建乃家。"孔傳"卿大夫稱家。"古代卿大夫受封,其邑即為世襲領地,后因以"建家"指建立國家。
建立外交關系。
1.舊時僧道設壇為亡魂祈禱。
1.執持符節。古代使臣受命,必建節以為憑信。《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天子﹞乃拜相如為中郎將,建節往使。"《后漢書.寇恂傳》"今天下初定,國信未宣,使君建節銜命,以臨四方,郡國莫不延頸傾耳,望風歸命。"唐時,節度使或經略使受任,皆賜旌節◇亦以指大將出鎮。
2.樹立節操。
1.創立軍隊。
2.建設軍隊。
1.將性質相同或相近的事物合并﹐立為一類。
1.漢宮門名,為尚書郎值勤之處。
2.借指尚書郎。
1.制定歷法。
①開始成立~政權 ㄧ~新的工業基地。②開始產生 ;開始形成~友誼ㄧ~邦交。
1.語本《史記.高祖本紀》"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建瓴,即"建瓴水建瓴水"之省,謂傾倒瓶中之水,形容居高臨下﹑難以阻擋的形勢。
2.形容速度極快。
1.同"高屋建瓴"。
1.傳說中的異獸名。
1.夏歷二月。
1.猶建白。
2.指學術上的創獲發明。
1.即建茶。
1.傳說中的神木名。
2.高樹。
1.建立年號。
1.建筑修繕。
創立新事業;增加新設施經濟~ㄧ組織~ㄧ~家園ㄧ~現代化強國 ◇思想~。
1.謂獲得生命。
2.指誕生。
1.古代洛陽宮殿名。
1.謂建立事業或功業。
1.建立部首。
2.列在開頭。
1.見"建豎"。
在云南省南部。縣城為唐南詔時所筑。人口43萬(1993年)。有建于元代的文廟、清代的雙龍橋和燃燈寺、東林寺、玉皇閣、朝陽樓、百歲樓、朱家花園。城郊還有著名的燕子洞。
1.夏歷四月。
1.確定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