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逶迤。
1.皇帝左右侍臣的冠飾『始﹐侍中﹑中常侍之冠﹐于武冠上加黃金珰﹐附蟬為文﹐貂尾為飾﹐謂之趙惠文冠。
2.借稱侍從貴臣。
1.《晉書.阮孚傳》﹕"遷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嘗以金貂換酒﹐復為所司彈劾﹐帝宥之。"后以"金貂換酒"比喻文人狂放不羈。
1.見"金貂換酒"。
1.見"金貂換酒"。
1.見"金?"。
1.指佛道經典。
1.見"金漚浮釘"。
1.黃金炊具。
2.為鼎類炊具的美稱。
3.特指道士煉丹之鼎爐。
4.借指煉丹或煉丹之術。
5.指九鼎。古代傳說夏鑄九鼎﹐奉為傳國之寶。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銘箴》﹕"夏鑄九牧之金鼎﹐周勒肅慎之楛矢。"《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旄頭玩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后亦用以喻指國家宰輔大臣。 6.鼎形的金香爐。
1.指煉丹道士。
1.飲器。
2.熨斗。
3.指金印。
4.筋斗。
1.果實名。金橘的一種。
1.外面用金繩捆束的木柜。
1.牛犢的美稱。
1.比喻意志堅決。語本《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孔穎達疏﹕"金是堅剛之物﹐能斷而截之﹐盛言利之甚也。"
1.如同金屬的刀斧砍物﹐骨制成的錐子解結。形容決斷迅速。
1.古代青銅食器。
1.五遁之一。道教遁形之術。
1.古代宮殿壁間橫木上的飾物。
2.亦作"金缸"。金質的燈盞﹑燭臺。
1.即鐸。古樂器名。"四金"之一。
1.指神話傳說月中女神嫦娥。亦借指月亮。
1.金色的鵝。
2.金色鵝形飾品。
3.金制的鵝形酒器。
1.桂花。
1.金色的蛾形圖案。
2.花草名。
1.以金為飾的車軛。
1.謂鮮美的釣餌。
1.金鑲的珠玉耳飾。
1.以金贖罪。
1.指法典。
1.亦作"金旛"。
2.縷金的旌旗。
3.用銀箔制作的幡勝。
1.見"金幡"。
1.見"金輿"。
比喻待遇非常優厚的職位。
1.猶金身。
1.西方。
1.指蜂房。
2.金色花冠。
3.華堂。
1.金印紅袍。謂官服。
1.華貴的門戶。
1.金色的翡翠鳥。
2.有翡翠鳥圖樣的帷帳或羅罩。
3.首飾名。
1.罰金。
1.黃金的粉末或金色的粉末。
2.黃色的花粉。
3.借指蝴蝶的翅膀。
4.花鈿與鉛粉。婦女妝飾用品。
5.喻指繁華綺麗的生活。
1.指偏安江南綺靡繁華的宋﹑齊﹑梁﹑陳等朝代。
長篇小說。張恨水作。1926-1932年發表。貴公子金燕西千方百計追求才貌雙全的少女冷清秋,終于如愿以償。婚后,冷清秋陷于大家庭矛盾中,并遭金燕西的打罵。她忍無可忍,攜子逃出,靠賣字度日。
1.秋風。
1.秋風和白露。亦借指秋天。
1.金質的或金飾的鳳形熏爐。
2.見"金鳳凰"。
3.臺名。
4.鳳仙花的別稱。
5.琵琶﹑琴﹑箏之屬。因弦柱上端刻鳳為飾﹐故稱。
1.車轄之飾物。
2.織物上的金色鳳形圖案。
3.金制的鳳凰形首飾。
4.比喻美好的新事物。
在重慶市與南川市南。拔2251米。多石灰巖地形,山峻水秀,森林茂密。特產銀杉。有金佛寺、古佛洞、老龍洞、龍崖城、金山、母子峰、石人峰、雙溪橋、望天石、八仙聚會、仙女散花等名勝古跡。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1.剛夫。指剛強的男子。一說指多金的男子。
1.麩金﹔沙金。
1.金氣伏藏。多用以指炎熱的伏天。按我國農歷﹐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此即所謂"庚日必伏"﹐而庚﹐五行屬金﹐金畏火而金氣伏藏﹐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