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隱遁不仕的賢人。
1.謂記錄天時以告民◇以稱頒行歷書。語本《書.堯典》"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孔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
1.本謂把家事交給新婦。語本《禮記.郊特牲》"舅姑降自西階,婦降自阼階,授之室也。"孔穎達疏"舅姑從賓階而下,婦從主階而降,是示授室與婦之義也。"后以"授室"指娶妻。
1.同"授首"。手,通"首"。
2.授以援手。謂救援。
1.謂投降或被殺。
1.給予和接受。
1.講授學業的堂室。
1.古時按戶分田的制度。如夏的貢法,殷的助法,周的徹法。田為公有,受田者向國家納稅。年老及身故,還田。唐代亦實行授田法,其制有異前代。
1.授予職位。
2.授予王位。
1.加之以刑罰。
1.傳授學業。
2.授予田業。
1.謂制備寒衣。古代以九月為授衣之時。《詩.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傳"九月霜始降,婦功成,可以授冬衣矣。"馬瑞辰通釋"凡言授者,皆授使為之也。此詩'授衣',亦授冬衣使為之。蓋九月婦功成,絲麻之事已畢,始可為衣。非謂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一說謂官家分發冬衣。孔穎達疏"可授冬衣者,謂衣成而授之。"
2.農歷九月的別稱。
3.謂廷賜錦衣。
1.唐國學每年九月的假期。
1.指農歷九月。
1.以己意告人,使之照辦。
1.任用。
1.見"授與"。
1.亦作"授予"。
2.給予。
1.給予玉圭。古代諸侯相朝,互相授受以玉為禮。
1.古代大將出征,君主授以斧鉞,表示授以兵權。
1.任命官長。
1.授予帝位。
1.授予官職。
1.授以意旨。
1.交付雕板。謂付印。
1.多年生矮小草本。夏季開花,花小,白而帶紫紅色,可供觀賞。根莖可入藥,能滋陰益氣﹑涼血解毒。
1.古代用以系官印等物的絲帶。
2.指衣帶。
1.麥芽。可供藥用。
1.鳥名。亦稱壽帶鳥。又有練鵲﹑長尾鹟﹑一枝花等異名。雄鳥體長連尾羽約30厘米,頭﹑頸和羽冠均具深藍輝光,身體其馀部分白色而具黑色羽干紋。中央兩根尾羽長達身體的四﹑五倍,形似綬帶,故名。雌鳥較雄鳥短小。
1.花名。蔓生如綬,故名。
1.即吐綬雞。
1.古代官吏系在腰間盛綬的口袋。
1.即吐綬雞。亦稱火雞。因上嘴根有肉綬,呈五色,能伸縮,故名。
1.盛印綬的箱子。
1.草名。《爾雅.釋草》作"虉綬"。郭璞注"小草有雜色,似綬。"
1.省視叩拜。
1.瘦弱憔悴。
1.猶瘠薄。土地不肥沃。
1.謂身材又瘦又高。
1.消瘦憔悴。
1.瘦悴。
1.瘦悴。
1.指唐代詩人賈島。語出宋蘇軾《祭柳子玉文》"郊寒島瘦﹐元輕白俗。"
1.謂馬的肢體強壯而不肥。
2.指瘦弱的身軀。
1.同"瘦骨嶙峋"。
1.同"瘦骨嶙峋"。
1.形容人或動物消瘦露骨。
1.形容人或動物瘦得皮包骨的樣子。
1.見"瘦骨伶仃"。
1.亦作"瘦括括"。
2.瘦削貌。
1.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