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移屯。
1.立下誓言﹔起誓。
1.布防﹐設置守軍。
1.設定數額。
1.謂建立私家的學說。
1.猶估計。
1.設置床榻。
2.《后漢書.徐穉傳》載﹕徐穉家貧﹐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儉義讓﹐所居服其德"。時陳蕃為太守﹐不接待賓客﹐"唯稚來特設一榻﹐去則縣之"◇以"設榻"指款待敬重的賓客或知交。
1.古代官府﹑寺廟之廳堂。因常作為設宴之所﹐故稱。
1.布網﹔張網。
2.布法網。
1.設置宿衛。
1.確立位次。
2.設靈位。
1.謂借助天象以自警惕。
1.用帛為行冠禮的人束發。
1.安排娛樂活動。
1.謂在車軸的兩端插上銷子。
1.謂利用險要之地建立防御工事。
1.開辦學校。
1.猶設宴。
1.猶設宴。
1.用心﹔居心。
2.謂將思想集中于某種境界。
1.見"設心積慮"。
1.使用刑罰。
1.謂述說﹑展示自己的所作所為。
2.施行。
3.建立行為的準則。
1.猶建樹﹐建立。
1.設置懸掛鐘﹑磬等樂器的架子。
1.假設的話。
2.立言﹔說話。
1.謂安排檢驗﹐采取檢驗的手段。
1.設宴。燕﹐通"宴"。
1.出席宴會穿的衣服。《荀子.大略》﹕"寢不逾廟﹐設衣不逾祭服﹐禮也。"楊倞注﹕"設﹐宴也。"一說﹐"設"乃"燕"字之訛。王先謙集解引王念孫曰﹕"設當為燕字之誤也﹐故楊注云﹕'燕﹐宴也。'寢對廟而言﹐燕衣對祭服而言。《王制》'燕衣不逾祭服﹐寢不逾廟'是其證。"
1.謂設立諸侯與諸臣的禮儀。
1.猶設問。
2.猶起疑。
1.立意﹔命意。
1.行軍時﹐預先向宿營地域派出部署宿營的小部隊。
1.使用﹔花費。
2.施用﹐實行。
1.備辦素食。
2.向僧尼施食。
1.施行政令。
1.合乎中正之道。
1.設置重屋。指建宗廟。
1.設立所祭之神﹑鬼的牌位。
1.作東道主。
1.設置并演奏。
1.安排座位。
2.設靈位。
1.復姓。
1.指地方的城隍神。
1.即義倉。古代為防荒年而在鄉社設置的糧倉。始于隋代。其管理﹑發放等體制歷代不一。
1.一社之長。古代以社為基層地方組織,選年老曉農事者任社長。
2.即社公。舊謂土地神。
3.以社命名的集體組織的領導者。
1.古謂祭土地神的場所。
1.舊時于社日以豬羊肉等美味食品鋪于飯上,謂之社飯。
1.古謂祭祀后土神和四方。語出《詩.小雅.甫田》"以我齊明,與我犠羊,以社以方。"鄭玄箋"秋祭社與四方,為五谷成熟報其功也。"孔穎達疏"社,祭土神……祭四方,謂祭五官之神于四郊也。"
1.古代吳地民俗稱社日前后所起的大風。
1.宋代民間自衛團的副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