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類;同一類。
2.第一等。
3.一個流派。
4.王莽時銀幣的一種單位。
1.指朝廷秘府。
1.宮門。借指皇宮﹔朝廷。
2.指富貴人家的門窗。
1.指韓壽偷香故事。
1.猶青閨。
1.亦作"青鎖闈"。
2.借指朝廷﹔皇宮。
1.見"青瑣"。
1.見"青瑣闈"。
1.見"青瑣闥"。
1.涂飾成青色的樓臺。形容其華麗。
2.指歌樓酒館。
3.指泉臺﹑黃泉。
1.即青苔篇。指青詞。
1.苔蘚。
1.即青詞。因其書于苔紙(用水藻類制成之紙)﹐故稱。
1.長了青苔的巷道。喻指閑靜﹑冷落的地方。
1.帝王春日郊祭用的土臺。
1.見"青瑣"。
1.即青堂羌。
2.古地名。即今青海省西寧市。參閱《宋史.地理志三》。
1.見"青棠"。
2.即青堂羌。
3.指用青磚砌的高大的房屋。
1.即青唐城。古城名。故址在今青海省西寧市。原名鄯州。地處青海東部﹐北宋時﹐吐蕃支系唃廝啰部強盛﹐首領唃廝啰于景佑元年在此稱主建都﹐更名青唐城。
1.古代少數民族名。吐蕃的一支。
1.亦稱"青堂"。
2.花木名∠歡的別稱。
1.青草池塘。
1.青蒼挺拔的樹木。
1.指長有莊稼的梯田。
1.指深紅色。青色和橘紅色融合成的顏色。
1.青天和白日。謂天氣晴好。
2.謂大白天。
3.喻政治清明。
4.指中國國民黨黨旗﹑黨徽。
1.指長著青苗的農田。
2.借指鶴。因青田產鶴著名﹐故代稱。
3.指青田酒。
4.山名。在浙江省青田縣西北境。山有泉石之勝﹐道教稱三十六洞天之一。素以產青田石﹑青田鶴聞名。參見"青田大鶴天"﹑"青田石"﹑"青田鶴"。
1.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浙江省青田縣西北四十里﹐有青田石門洞天﹐即此。
1.青田石中的上品。晶瑩透明如凍冰﹐故稱。
1.傳說中產于烏孫國的一種果實的核。
1.鶴名。相傳青田產鶴﹐故名。
1.晉崔豹《古今注.草木》﹕"烏孫國有青田核﹐莫測其樹實之形﹐至中國者﹐但得其核耳。得清水則有酒味出﹐如醇美好酒∷大如六升瓠﹐空之以盛水﹐俄而成酒……名曰青田酒。"后因以"青田酒"為美酒之代稱。
石料名。產于浙江青田縣之方山。主要礦物成分為葉蠟石。色彩以青色為主,常用于治印或制作雕刻工藝品。品質最佳者稱燈光凍,色微黃半透明,價等黃金。
1.鶴的別稱。
1.青色枝條。
2.水煙的一種。
3.指竹竿。
1.蟬的一種。學名螀﹑寒螀。身青﹐多在深秋時鳴叫。
1.指鐵。鐵色黑﹐故稱。
2.喻指如鐵的山壁。
3.指青鐵硯。
1.一種珍貴的硯臺。據說是用于闐出產的鐵鑄成。
1.蜻蜓的別名。
1.即蜻蜓。
1.青翠挺拔貌。
1.樹木名。即梧桐。因其皮青﹐故稱。
一種以銅為基體的合金。舊時僅指銅錫合金”,現指除銅鎳合金(白銅)和銅鋅合金(黃銅)之外的所有銅合金。因品種較多,常在青銅前冠以主要合金名稱,如錫青銅、鈹青銅、鈦青銅、鋁青銅等。其綜合性能較黃銅、白銅為好,常用于制造各種機械零件、軸瓦、硬幣和藝術品等。
1.銅錢的海洋。意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
1.青銅制作的鏡子。
中國古代用銅和錫的合金制造的器物。是商周奴隸制時代最重要的手工業。當時鑄造了大量禮器、兵器和生產工具。流傳于后代,成為精美的藝術品;器物上鑄刻的文字則成為珍貴的歷史資料。
1.用青銅鑄的錢幣﹐為銅錢中的上品。也泛指一般銅錢。
黃河上游段最后一個峽谷。在寧夏青銅峽市境內。富水力資源,建有青銅峽大型水利樞紐。
1.即青錢學士。
1.神話傳說中的仙童。
2.引申為修煉有素的道士。
3.即青童君。
4.指少年。
1.見"青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