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禁約;約定的共同遵守的內容或條款。
2.制約;管束。
1.荊樹的一種。
1.道家指用金燒煉而成的丹藥。謂服之可以長生。
2.水晶的一種。
1.閃金光的眼睛﹐形容眼光敏銳。
1.西方之氣。
2.指秦。
3.指太白星。
4.道教傳說中的一種仙藥。
5.指月亮。 6.指日。 7.甘菊的別稱。 8.指水精﹐水晶。
1.比喻容量大的華美盛酒器。
1.井欄上有雕飾的井。一般用以指宮庭園林里的井。南朝梁費昶《行路難》詩之一﹕"唯聞啞啞城上烏﹐玉欄金井牽轆轤。"宋蘇軾《用前韻答西掖諸公見和》﹕"雙猊蟠礎龍纏棟﹐金井轆轤鳴曉甕。"清陳維崧《品令.夏夜》詞﹕"夜色涼千頃﹐攜笛簟﹐依金井﹐轆轤清冷。"一說即石井。金﹐謂其堅固。
2.借指墓穴或骨甕。
1.金色的光芒。
2.指西方落日。
1.銅鏡。
2.比喻月亮。
3.比喻顯明的正道。
4.指對人進行諷諭的文章和書籍。
1.黃金飾的門。
1.見"金屑酒"。
2.一種美酒。
1.用金黃色綢緞扎的球狀飾物。
1.黃色的菊花。
1.又名金柑。橘之一種。常綠灌木﹐葉披針形或長圓形﹐秋冬實熟﹐色黃味酸而皮甘香。
1.以金粉作飾的蠟燭。
1.裝在斗雞距上的金屬假距。
1.舊時書札中對他人家眷的敬稱。
1.裝飾華美的鐘架。借指鐘。
1.有缺口的青銅環。古代用作佩錦。
2.指有缺口的黃金環。
1.比喻君父離棄其子。語本《左傳.閔公二年》﹕"衣之尨服﹐遠其躬也﹔佩以金玦﹐棄其衷也。服以遠之﹐時以閟之﹔尨﹐涼﹔冬﹐殺﹔金﹐寒﹔玦﹐離。"
1.金釵上端制成雀形的首飾。
1.供奉神佛或與神佛有關的物件的小閣子。
1.金制的馬絡頭。
2.罩在燈上的金絲絡。
1.樹枝的美稱。
1.馬勒上的金屬飾物。
2.借指馬。
1.法律﹔法令。
2.引申為規則。
比喻不能變更的信條或法律條文。
1.同"金科玉律"。
1.同"金科玉律"。
1.貴重的法令和古文字。
1.金印印文空白的地方。
1.指柑橘。因其色金黃﹐故稱。
1.用金屬工具鐫刻。
1.金礦。
1.對他人之口或言語的敬稱。
2.特指帝王之口或帝王之言。
3.佛教語。謂佛之口舌如金剛堅固不壞。
1.樂器名。即嗩吶。形似喇叭。因其兩端以銅為口﹐故名。
1.漢揚雄《法言.學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駕說者也﹔不在茲儒乎?如將復駕其所說﹐則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李軌注﹕"金寶其口﹐木質其舌﹐傳言如此﹐則是仲尼常在矣。"汪榮寶義疏﹕"使諸儒金口而木舌者﹐欲其宣揚圣人制作之義﹐亦如奮木鐸以警眾也。""金口木舌"原指木鐸﹐古時施行政教時﹐奮木鐸以振告萬民◇借喻為宣揚圣人教導的話。
1.喻口齒尊貴﹐說話正確不能改變。
封建社會稱皇帝講的話,后來也用來泛指不能改變的話。
1.舊時用以指天子之言◇泛指說話正確﹐不能改變。
1.同"金口玉音"。
保管和出納國家預算資金的機關。通稱國庫。
1.精美的細切魚肉。
1.亦作"金礦"。
2.含金的礦石﹔采金的礦山。
1.黃金鑄成的魁星神像。
1.亦作"金柜"。亦作"金鐀"。
2.銅制的柜。古時用以收藏文獻或文物。
3.引申謂傳之久遠。
4.借指藏書。
5.比喻博學。 6.相士術語。謂富貴之相。
1.古時保存書契文獻之處。
1.見"金匱"。
1.指銀子。"銀"字拆開為"金""艮"﹐"艮"又近"昆"﹐故訛作"金昆"。
2.謂兄弟。
1.古代帝王所乘飾有金鹍的車子。
1.登記結拜兄弟姓名﹑年齡﹑籍貫等的簿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