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春秋末吳國刺客。相傳吳王闔閭派專諸刺殺王僚后﹐又派要離謀刺出奔在衛的王子慶忌。要離請吳王斷其右手﹐殺其妻子﹐詐稱得罪出逃。及至衛國﹐見慶忌﹐慶忌喜﹐與之謀。當同舟渡江時﹐慶忌被他刺中要害。慶忌釋令歸吳﹐他行至江陵﹐也伏劍自殺。事見《呂氏春秋.忠廉》﹑漢袁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獄中上書自明》"然則荊軻湛七族,要離燔妻子,豈足為大王道哉!"晉葛洪《抱樸子.嘉遯》"要離滅家以效功。"清楊焯《慶忌塔鐵棺》詩"誤識要離死不難,石潭風雨夜深寒。"后亦用以稱壯烈之士。
1.雄健飄逸。
1.勇武剛毅。
1.猶言出類拔萃。
1.勇猛威武。
1.雄健沉郁。
2.壯麗郁勃。
1.宏偉遠大。
2.壯闊貌。
1.謂勇武壯健。
1.氣勢雄闊﹑才情橫溢的辭章。
1.野心和奸詐。
1.猶壟斷。
1.謂勢力擴張﹔旺盛。
1.氣勢雄偉的篇章。
1.謂有抱負有識見。
1.深赭色。
1.高大挺拔。
1.猶重鎮。
2.強有力地鎮守。
1.爭雄。
1.雄渾剛直。
1.重要的職位。
1.指大腳。
1.遠大的志向。
1.昂然屹立。
1.兇猛的鷙鳥。比喻雄健﹐強悍。
1.雄勁厚重。
1.地大物博人多﹐占重要地位之州。
1.指雄黃和丹朱一類礦物。古人認為燒煉后服之可以延年益壽。
1.指從根部開始第一節生單枝的竹子。
1.英明有為的君主。
1.雄偉勇武。
2.聲音洪亮有氣勢。
3.雄偉壯觀。
1.宏偉卓異。
1.卓然不群貌。
1.雄壯威武的姿態。
2.指雄武的人。
1.謂姿態雄武﹐才華橫溢。
1.猶壯士。
1.杰出的宗匠。
1.雄偉莊嚴。
1.小災害。
2.小挫折。
1.熊背上的脂肪。色白,故名。為珍貴美味。
1.熊車。亦泛指公卿及地方長官所乘的車。
1.方言。無用的人;傻瓜。
1.熊和豹。比喻勇猛。
1.背寬厚如熊。形容人健壯。
湖北江夏(今武漢)人。參加湖北新軍,后加入共進會,任工程第八營總代表。武昌起義中率部打響起義第一槍。民國成立后,任第五旅旅長。先后參加討袁戰爭、護法運動和北伐戰爭。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全國政協委員。
1.有伏熊形橫軾的車『時為公,列侯所用。南朝梁元帝《玄覽賦》"應鳴鞞于龍角,覆緹幕于熊車。"后亦用以指代地方官。
近代民主革命烈士。江蘇甘泉(今江都)人。曾在安徽加入岳王會,后任清軍炮兵隊官,參加光復會。1908年組織安慶新軍起義失敗,赴日本加入同盟會◇在東北被捕就義。
1.熊與螭。均猛獸名。
2.用以喻豪杰。
1.熊的膽。可入藥。
1.山名。在河南省宜陽縣。秦嶺東段支脈。
2.山名。在湖南省。
1.杯名。
1.漢光武帝鎮壓赤眉軍,兵壓宜陽,劉盆子等肉袒降,積兵甲宜陽城西,與熊耳山齊。見《后漢書.劉盆子傳》◇用為降兵的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