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夜光表"。
1.漁具。
1.謂魚游千里。典出《關尹子.宇》"以盆為沼,以石為島,魚環游之,不知其幾千萬里而不窮也。"
2.比喻徒然無益地追求不止或追逐不舍。
1.借指武略。魚,魚符;鈐,韜鈐,軍事謀略。
1.漁人和樵夫。
1.魚皮所制的刀劍鞘。
1.像驅趕魚一樣地驅逐。
1.即魚笱。
1.指以捕魚為業的人。
1.魚簍。
①泛指葷腥之食佯狂啖魚肉。②比喻受欺壓、受侵害者人為刀俎,我為魚肉。③比喻侵害、摧殘魚肉百姓。
1.即魚籪。塞,通"簺"。
1.見"魚鰓"。
1.為誘捕魚而在水中放置的積柴。
1.《法苑珠林》卷四九"﹝陳思王曹植﹞賞游魚山,忽聞空中梵天之響,清雅哀婉,其聲動心,獨聽良久……乃摹其聲節﹐寫為梵唄﹐撰文制音﹐傳為后式。梵聲顯世﹐始于此焉。"后遂用為詠佛教梵唄的典實。
2.山名。即魚條山,在河北滿城西北。形如巨魚,故名。
3.山名。在山東東阿西。
1.語出《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鴻雁來。"鄭玄注"皆記時候也。"孔穎達疏"魚當盛寒之時,伏于水下,逐其溫暖,至正月陽氣既上,魚游于水上,近于冰,故云魚上冰也。"后因以"魚上冰"代稱正月早春時令。
1.同"鲇魚上竹竿"。
1.見"魚枕"。
1.見"魚枕冠"。
1.同"魚化龍"。
1.食品名。生魚膾。鮮活魚切成薄片,洗凈血腥,加蒜﹑姜﹑醋等佐料而成。
1.同"魚釜塵甑"。
1.祭祀用的魚。
1.亦作"魚?"。
2.管理漁業的官吏。
3.漁夫。
4.水鳥名。又名魚狗﹑魚虎。
5.魚名。
1.即鲺。
1.魚頭中之骨如石者。
2.指魚化石。
1.一種有機化合物。是用瀝青干餾后加硫酸和氨制成的黏稠液體§棕色或棕黑色,溶于乙醚﹑乙醇﹑水和甘油等。醫藥上常用于防腐﹑消炎。
1.魚制的食品。
2.喂魚的飼料。
3.指釣餌。
1."魯魚亥豕"的略語。
1.賣魚的市場。
1.指魚潛藏之處。
1.指海豚一類的海中哺乳動物。
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后因以魚書”稱書信魚書遙遞|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1.見"魚書雁帖"。
1.泛指書信。
1.見"魚書雁帖"。
1.見"魚菽之祭"。
1.以魚﹑豆為祭品的祭事。魚﹑豆是常用食品,表明祭品的菲薄。
1.亦作"魚蔌"。
2.即魚菜。
1.干魚。
1.漁夫。
1.比喻夫妻相得或男女情篤。語本《管子.小問》"管仲曰'然公使我求寧戚,寧戚應我曰"浩浩乎!"吾不識。'婢子曰'《詩》有之浩浩者水,育育者魚。未有家室,而安召我居?寧子其欲室乎?'"
2.比喻君臣相得。語本《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先主﹞于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
3.泛喻關系親密無間。
1.形容夫婦關系和好諧調如魚水。
1.猶言魚水和諧。
1.猶言魚水和諧。
1.對魚戶所征的稅。
1.比喻斗爭雙方同歸于盡。
1.用魚類的肉加工制成的絨狀或碎末狀的食品。亦名魚肉松。
1.書信。
1.見"魚蔬"。
1.復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