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凹面向上的瓦。
1.謂行為放蕩,不守禮法。
1.見"蕩檢逾閑"。
1.燙酒,溫酒。
1.消除。
1.沖殺突擊。
1.水動蕩涌出貌。
1.徒勞口舌。意謂空言。
一名《結水滸傳》。長篇小說。清代俞萬春作。七十回,附結子一回。繼《水滸傳》之后,敘述陳希真、陳麗卿等及官軍蕩平梁山,并將梁山泊好漢一一誅滅的故事。表現了作者極端仇視梁山義軍的思想傾向。
1.飄流。
1.廣闊無邊貌。
1.掃除;消滅。
1.亦作"蕩磨"。
2.謂相切摩而變化。
1.見"蕩摩"。
1.猶眩目。眼花繚亂。
1.掃蕩平定。
2.平坦。
1.太平天國頒發的蕩地土地證。
形容樂曲詩文等情調動人心弦他的簫聲蕩氣回腸。
亦稱蕩b05e*b17e!薄C竇浯統體育活動。在地上樹一高門架,架頂懸兩根繩索,繩端用木板相連接,即成秋千。活動時,人站板上,兩手握繩,兩腳用力蹬板,使之擺動,越擺越高。或坐板上,由人推之。有單人蕩、雙人蕩。秋千比賽,大多賽擺蕩的高度,高者為勝。
1.放縱;無拘束。
2.毀壞;消失。
3.坦蕩;寬大。
4.空寂貌。
1.全都毀壞,消失盡凈。
1.清除。
1.消失;毀敗。
1.蕩然無存。
1.滌除愁思。
2.邪念。
1.駘蕩。悠然自得。
2.駘蕩。安詳嫻雅貌。
1.沖刷。
2.喻蒙受(恩澤)。
1.沖撞。
1.顛簸,震蕩。
1.動蕩離散。
2.引申為消滅;毀滅。
1.惑亂心志。
2.放浪恣縱之心。
3.驚心。
1.亦作"蕩漾"。
2.波動貌。
1.飄揚;飄蕩。
1.掩蓋。
2.隱藏;遮掩。
1.蒙蔽。
2.阻塞障隔。
1.防御。
1.猶冤獄。
1.謂隱情謊報戶籍。
1.見"蔽障"。
遮蔽;障礙。
1.判罪。
1.閉塞懵懂。],通"懵"。
1.以幣帛祭禱。獘,通"幣"。
1.陋俗,壞風俗。獘,通"弊"。
1.強壯的鐵青馬。泛指駿馬。
1.亦作"髲鬄"。亦作"髲鬀"。
2.假髻。
1.見"髲髢"。
1.見"髲髢"。
1.假髻。
機關、團體、學校等辦的報,把稿子張貼在墻壁上。也叫墻報。
1.收藏在夾墻中。多指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