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敬領,承受。
1.方言。壓根兒。
1.方言。謂就地不動。
1.坐和臥;坐或臥。常指日常起居。
1.坐著躺著都不安寧。常形容心緒煩亂。
1.謂時刻相隨。
1.同"坐臥不安"。
1.猶言如坐針氈。形容很不安寧。
1.謂以誣告罪被究辦。
1.座位沒有空著的。多形容觀眾﹑聽眾或出席﹑參加的人很多。
1.猶言作威作福。
1.犯誤判罪。
2.坐失(時機)。
1.坐著休息。
2.輕易地平息。
1.座位;席位。
2.坐上宴席。多指舉行或參加宴會。
1.指婦女懷孕。
1.身體失控,臀部著地,狀如蹲坐的傾跌姿勢。
1.獲罪入獄。
1.佛教語。僧人于夏季三個月中安居不出,坐禪靜修,稱坐夏。其時正當雨季,亦稱"坐雨安居"。具體日期因地而異。
1.舊時北方的一些曲種如京韻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單弦﹑天津時調等演出時,常有一名三弦樂師在后臺等候,稱"坐弦"。遇演員無弦師或固定弦師未到場時,便由坐弦頂替。
1.不出力,只享受。
1.亦作"坐享其功"。
2.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別人的成果。
1.見"坐享其成"。
1.亦作"坐嘯"。
2.閑坐吟嘯。東漢成瑨少修仁義,篤學,以清名見,任南陽太守,用岑晊(字公孝)為功曹,公事悉委岑辦理,民間為之謠曰"南陽太守岑公孝,弘農成瑨但坐嘯。"見《后漢書.黨錮傳序》◇因以"坐嘯"指為官清閑或不理政事。
1.指刻苦自勵,奮發圖強。
1.見"坐薪嘗膽"。
1.以膝著地而行。
1.猶耐性。亦謂坐得住。
1.舊時婚儀,新婦入洞房前,先到中門一懸掛帳子的室中少歇,謂之"坐虛帳"。參閱宋吳自牧《夢粱錄.嫁娶》。
1.清制,因故去職的官吏再以原官起用稱"坐選"。
1.謂官長坐在公堂上治事。
1.舊時地方婚俗的一種儀式。
1.以羊皮為座墊。比喻貪利。參見"坐犬"。
1.中醫指栓劑。塞入肛門﹑尿道或陰道內的外用藥,原為固體,在體溫下融化或軟化。
1.守夜。
2.舊謂出殯前夕整夜守靈。
1.亦作"坐而待斃"。
2.坐著等死。比喻遭遇危難而不采取積極的措施。語出三國蜀諸葛亮《后出師表》"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
1.坐著等待天亮。常用以表示勤謹。
1.坐論。
1.入座宴飲。
1.下圍棋的別稱。
1.安營,扎營。謂軍隊駐扎。
1.安坐而擁有。
1.《魏書.李謐傳》"每曰'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遂絶跡下幃,杜門卻掃,棄產營書,手自刪削,卷無重復者四千有余矣。"后因以"坐擁百城"比喻藏書豐富。
1.見"坐擁百城"。
1.曲右足而坐。
2.座位的右邊。
1.置于座右,用以自勉自戒的格言。
1.田雞,青蛙。
1.座位旁邊。
1.見"坐夏"。
1.坐談。
1.指訴訟雙方互相辯論。
2.入獄;坐監獄。
1.坐于月下。
2.婦女產后一月內休息調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