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揮動鋒刃。
1.謂五采相映。
2.各色花卉。
1.見"雜詠"。
1.間雜使用。
2.雜項開支。
3.謂差遣從事非主要工作。
1.見"雜游"。
1.主旨各異之語﹐各種學說。
2.指怪誕鄙俗之語。
1.多戶人家居住的院子。
1.謂雜亂而泯滅界劃。
1.多貌。
1.雜亂喧鬧。
1.古代用以贊頌人﹑事﹑物的文體之一種。
1.古時稱卜筮之外的占卜術。
1.雜病。證﹐通"癥"。
1.即雜病。
1.正項之外的零碎開支。
1.古代品官以外的辦事人員。
有固定刊名,定期或不定期的連續出版物。用卷、期、號或年、月為序編號出版。定期出版的又叫期刊”。
1.會審。
2.綜合治理。
1.一種物質中夾雜的其它物質。
1.古代對少數民族的蔑稱。
2.詈詞。
3.指雜糧。
4.比喻混雜而成的。
1.文體名。內容廣泛﹐形式多樣﹐不拘體例的著作。
1.古代啟蒙的識字讀本。匯輯各類常用字﹐編成韻語﹐以便初學者記誦。
1.謂俳優及歌舞交相融合。
1.雜錄。意謂如菜雜陳于俎﹐故稱。唐段成式撰有《酉陽雜俎》三十卷﹐明謝肇浙有《五雜俎》十六卷。
2.指斑駁的花紋。
1.各類瑣雜事物的輯述。唐李商隱有《雜纂》一卷。
2.匯集和編纂。
1.說話羅唆。
1.一起工作。
2.同時發作。
3.各種技藝。
1.混雜而坐。
2.指同坐。
1.方言。敲碎;打爛。
1.方言。比喻希望破滅或事情失敗。
1.追問確實。
1.比喻失業。
1.方言。比喻做事失敗。
2.方言。發怒。
1.方言。比喻竭盡所有。
1.方言。比喻說東道西,拖延時間。
1.方言。謂夜間搶劫。
1.比喻敗壞聲譽。
1.將某物砸入地下,紋絲不動。比喻將事情定下,不允許再有變更。
1.形容吃得有滋味。
1.山高貌。
1.即嚈噠。
1.聚集。
1.亦作"災謗"。
2.毀謗造成的禍害。
1.成災的冰雹。
1.災害。
1.因自然現象反常而引起的災害。
1.亦作"烖兵"。
2.兵災。戰爭的災難。
1.見"災躔"。
1.亦作"災纏"。
2.古人認為日月星辰的運行偏離原來的軌跡是天象的變異,人間必有災難,故稱。引申指災禍。
1.指火災。
1.星命家謂人命八字的干支若有相沖相克,則必遭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