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以金箔裝飾神佛等供像。
1.五聲(宮﹑商﹑角﹑征﹑羽)和四清(宮清﹑商清﹑角清﹑征清)的合稱。
1.指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文王﹑周公﹑孔子。
2.指道教崇奉的九位真人。
3.九個皇帝。
1.《漢書.藝文志》"《淮南道訓》二篇。淮南王安聘明《易》者九人,號九師說。"因稱《易經》學者為"九師"。
2.猶九軍,大軍。
1.九代。
2.指九世仇。
1.古時買賣貨物的場所。
2.泛指熱鬧的街市。
1.古時九嬪和九卿分別治事之所。
2.指古明堂的九間房屋。
3.即九廟。天子的祖廟。
4.道教謂人體中的"上宮"(腦)和"九竅"。
1.指夏季九十天的暑熱天氣。
1.古算法名◇之《九章算術》本此。
1.周代對人民各種職業所課的賦稅。
1.九卿。
1.多次死亡的威脅。
形容經歷極大危險而幸存。
1.指九卿的官署。
1.指古代九大湖泊。
1.道教語。即先天九氣。道教認為天地混沌之時為先天,有玄﹑元﹑始三氣,三氣又各化生三氣,合成九氣,為萬物之源。素,本源。《太清玉冊》謂,先天九氣者始氣生混混氣蒼,混氣生洞洞氣赤,洞氣生皓皓氣青;元氣生昮昮氣緑,昮氣生景景氣黃,景氣生遁遁氣白;玄氣生融融氣紫,融氣生炎炎氣碧,炎氣生演演氣黑。
1.謂道路曲折險阻。
1.九種惡事。
1.謂祭牲分解的九個部分。
2.指人體的九個組成部分。
極高的天空~九地(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形容差別極大)。
1.道教所信奉的巡察人間的神仙。
1.即九天玄女。
1."九天采訪使者"的略稱。
1.道家傳說中的女神,謂為黃帝之師,圣母元君弟子,曾助黃帝滅蚩尤。見《云笈七簽》卷一一四。
1.四通八達的大路。
1.傳說遠古人皇氏兄弟九人共政,稱為九頭紀。為"十紀"之一。
1.古代舞蹈名。
2.神話中的異獸。
1.亦作"九醜"。
2.謂多次釀造。
1.猶九逵,京城中的大路。
1.指蘭花。
1.猶九州。
1.九尾狐的簡稱。古人以為瑞獸。
2.借為妖媚多詐的象征。
3.泛指妖狐。
1.即九尾狐。喻狐媚多詐的人。
1.即九尾狐。
1.橫貫東西的九條大道。
2.道教以指天空中廣闊的云衢。
1.指天上與九州相對應的九個區域。
2.指很多席位。
1.古代天子禮服上的九種圖案。
1.謂呼吸頻繁而急促。
2.呼吸九次。一呼一吸謂之一息。
1.傳說為范蠡的養魚池,中有九渚,故稱。
1.古代天子賜給諸侯﹑大臣的九種器物,是一種最高禮遇。
2.魏晉六朝掌政大臣奪取政權﹑建立新王朝率皆襲王莽謀漢先邀九錫故事,后以九錫為權臣篡位先聲。
1.受九種優遇的花。因亦泛指名貴的花。
1.遼闊的天空。
1.九天的云霞。借指天庭。
1.仙丹名。
1.見"九霞裙"。
1.亦稱"九霞裾"。
2.形容華麗的裙裾。
1.亦稱"九霞巵"。
2.酒杯名。常借指美酒。
3.曲調名。
1.古樂名。
2.夏季,夏天。
3.九州華夏。
1.琴名。宋太宗至道元年始作.將琴七弦增之為九,名曰君﹑臣﹑文﹑武﹑禮﹑樂﹑正﹑民﹑心。見《宋史.樂志一》。
1.九個賢人。指堯舜時九官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龍﹑倕﹑益。
2.九個賢人。指堯﹑舜﹑禹﹑文王﹑皋陶﹑啟﹑契﹑史皇﹑羿等九人。見《淮南子.修務訓》。
1.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