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采取措施加強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禮樂教化等。
2.舊以"修文郎"稱陰曹掌著作之官,故以"修文"指文人之死。
1.七﹑八十歲的老人。亦指衰老。
1.老態。衰老的形容。
1.排行最末之妹。
1.年老昏憒。
〈方〉陳米。
1.比喻強行湊合無益。
〈方〉厚臉皮,指人不知道羞恥。
1.方言。指缺乏營養沒有很好生長即呈老態的禾苗。喻人因未經培育而不成材。
1.老百姓。
2.指年老的平民。
1.老者的生命。泛指性命。
1.年老糊涂。
1.深遠的謀略。
1.蝦蟆。亦指傳說的月中蟾蜍。蟱﹐同"蟆"。
1.年老的母親。
2.泛指老婦。
1.舊稱久任地方官者。
〈書〉年老的僧人,也用做老僧人的自稱。
1.謂思想守舊而頑固。
2.指思想守舊的人。
1.(皮膚上的)積垢。
從前;古時候。
1.科舉時代同年考中舉人進士者的互稱。
2.對平輩中男性年長者的尊稱。
①老母親。②〈方〉已婚中年或老年婦女的自稱(含自負意)。
1.中﹑老年婦女的自稱。
1.方言。對婦女的一般稱呼。有時略含貶義。
1.老母。
1.年老的牛。
2.今亦以喻指踏實勤懇為人民服務的人。
比喻做事慢慢騰騰,像老牛拉破車一樣。
1.比喻做事慢慢騰騰。
①年老而有農業生產經驗的農民向~學習種植技術。②泛指農民~賣的菜價廉物美。
1.老仆。
2.詈詞。
3.為輕詆笑罵之詞。
4.臣仆自稱之詞。
1.年長未嫁的處女。語本《戰國策.燕策一》"處女無媒﹐老且不嫁;舍媒而自衒﹐弊而不售。"
1.舊時指婦女嫁后﹐被休棄或因其他事故返回娘家。
1.指宋代文學家歐陽修。
(~兒)①舉止、氣派陳舊他穿著綢子褲,褲腳系著帶兒,未免太~了。②指舉止、氣派陳舊的人。
1.指釀酒器。
1.《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何晏集解引包咸曰"老彭﹐殷賢大夫。"一說為老聃﹑彭祖的并稱。劉寶楠正義引鄭玄曰"老﹐老聃;彭﹐彭祖。"后泛指傳說中長壽的彭祖。
1.《北史.王羆傳》載王羆除華州刺史﹐"嘗修州城未畢﹐梯在城外。神武遣韓軌﹑司馬子如從河東宵濟襲羆﹐羆不覺。比曉﹐軌眾已乘梯入城。羆尚臥未起﹐聞合外洶洶聲﹐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謂曰'老羆當道臥﹐貉子那得過!'敵見﹐驚退。"按﹐宋王安石《輒次公辟韻書公戲語申之以助發一笑》詩"老羆豈得長高臥﹐雛鳳仍聞已間生。"即用此典◇亦喻猛將坐鎮要沖。亦作"老熊當道"。
1.指妻子。
1.指宋蘇軾。軾別號東坡居士﹐故稱。
1.詈詞。指蠻橫不講理的老婦。
1.歇后語。謂充數﹐沒有用處。
1.稱老年婦女。
〈方〉①小孩子稱呼年老的婦人。②丈夫的母親。
1.佛教語。謂禪師反復叮嚀﹐急切誨人之心。
①年老的婦女(含厭惡意)。②丈夫稱妻子(用于年老的)。
1.年老的男傭人。
2.古代老年男子自謙之詞。
1.有經驗的菜農。
2.指有經驗的花農。
3.古舊的園圃。
1.原為陳舊的曲譜﹐后借指老辦法。
1.泛指六十歲以上的老人。
1.討飯的老婆子。多用為詈詞。
①形容人擺老資格,自以為了不起的樣子。②形容人沒有朝氣,暮氣沉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