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商行開業的憑帖。
1.《詩經》十五國風之一。參閱《毛詩正義.唐譜》注。
2.唐堯的遺風。
3.具唐人風格的詩。
即李淵”。唐朝建立者。字叔德。襲唐國公爵。公元617年任太原留守。乘隋朝在農民起義打擊下土崩瓦解之機起兵,攻取長安,立煬帝孫楊侑為帝。次年又逼楊侑讓位,建立唐朝。626年玄武門之變后傳位次子李世民,自稱太上皇。
1.周代"六弓"之一,弓力強弱為中等。多用于習射。
1.山名,在今江蘇宜興縣東南,臨罨畫溪。產茶,唐時入貢,故名。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江南七.常州府》◇因以"唐貢"代稱名茶。
1.見"唐古特"。
1.清代文獻中對青藏地區及當地藏族的稱謂。元時蒙古人稱黨項人及其所建的西夏政權為唐兀或唐兀惕,后漸用于泛稱青藏地區及當地藏族諸部。清初曾沿用此稱,作唐古特。今蒙古語仍稱青藏地區及當地藏族為唐古特。特,亦作"忒"。參閱《衛藏通志.部落》。
1.在室內用加溫法培養的花卉。
戲劇活動家、演員、導演〓南湘鄉人。早年赴法國學習航空機械。1925年回國,參加南國社及廣東戲劇研究所。1933年組織中國旅行劇團,演出中外名劇,對推動演劇職業化,提高話劇演出藝術水平有較大影響。
1.指唐玄宗的貴妃楊玉環。
氣勢盛大冠冕唐皇|富麗唐皇。
長詩。英國拜倫作于1819-1824年。西班牙貴族青年唐璜因卷入婚姻糾紛而離開西班牙東游,途中遇到風暴和沉船之險,只身漂流至海島,為希臘海盜之女海黛所救◇被賣入土耳其蘇丹后宮為奴,脫逃后參加俄軍進攻伊斯邁的戰役,因建立戰功成為俄國女皇的寵臣,最后奉命出使英國。
1.指唐朝。
1.冬天培植鮮花的暖窖。
1.唐代帝王的一種便帽◇來士人多戴這種帽子。明時進士巾也叫"唐巾"。
1.戰國梁人。以善相術著名。舉也寫作"莒"?!盾髯樱窍唷?今之世,梁有唐舉,相人之形狀﹑顏色而知其吉兇﹑妖祥,世俗稱之。古之人無有也,學者不道也。"后多以指善相術者。
1.落空;虛耗;虛擲。
1.唐人書法多以晉人為本,后因以"唐臨晉帖"比喻善于摹仿而少獨創。
1.即唐巾。
1.即唐玄宗。因謚號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稱。多用于戲曲小說。
9世紀中葉反唐農民起義。公元874年王仙芝于長垣(今屬河南)率眾起義。次年黃巢起兵,與王仙芝合并◇王仙芝戰死,黃巢成為起義領袖,號沖天大將軍,建元王霸,率軍由山東渡淮河、長江南下,879年攻克廣州,部隊發展到百萬。旋揮師北伐,次年底攻入長安(今陜西西安),黃巢即帝位,國號大齊,年號金統◇唐軍圍長安,黃巢突圍,884年兵敗自殺。唐王朝經此十年農民戰爭已名存實亡。
1.即唐夷。詳"唐夷"。
1.即唐堯時代。借稱太平盛世。
1.宋時來華商船上的翻譯人員。
1.場圃。指種植瓜果菜蔬的園地。
1.唐衢,唐中葉詩人,屢應進士試,不第。所作詩意多傷感。見人詩文有所悲嘆者,讀后必哭。嘗游太原,預友人宴,酒酣言事,失聲大哭。時人稱唐衢善哭。事見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中﹑白居易《傷唐衢》詩二首﹑《舊唐書.唐衢傳》◇用為傷時失意之典。
1.指唐代人。
2.指中國人。
1.搪塞。謂敷衍應付。
中國傳統的多彩釉陶器工藝。盛行于唐代。先用白色黏土塑成泥胎,然后涂以綠、白、黃等釉色,再放入窯中燒制而成。
1.唐代玄奘法師的俗稱。精通經﹑律﹑論三藏的高僧稱為三藏法師。
1.謂徒勞;烏有。
1.唐代高僧玄奘赴天竺(印度)求經,歷時十七年,回國后譯出經﹑論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宋元間《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與元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曾演義其事。自明吳承恩《西游記》小說行世,"唐僧取經"遂成為中國民間婦孺皆知的故事。
1.復姓。
2.華僑對祖國的習稱。
1.指《尚書》中的《堯典》。
2.指《舊唐書》或《新唐書》。
1.傳說中的鼠名。
明代散文家。字應德、義修,人稱荊川先生,武進(今屬江蘇)人。嘉靖年間進士。曾領兵抵御倭寇,官至鳳陽巡撫。為唐宋派”代表作家之一。文風簡雅,有《答茅鹿門知縣書》、《竹溪記》等名篇。有《荊川先生文集》。
1.空蕩的集市。
指唐、宋兩代八個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八家之名始于明初朱右選編的《八先生文集》。明中葉茅坤選輯八人的文章為《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宋八大家”之名因此流行。
總集名。明代茅坤編選。一百六十四卷。選錄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八家散文,并加評論,旨在以八家之文為文章規范,宣揚唐宋派的文學觀點。
即李世民”。唐朝皇帝。高祖李淵次子。隨父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封為秦王◇鎮壓農民起義軍,消滅各割據勢力,羽翼漸豐。公元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繼帝位。在位時吸取隋亡教訓,善于用人納諫,并推行均田制、租庸調法和府兵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制訂《唐律》。社會經濟有所恢復,史稱貞觀之治”。
1.廣大;浩蕩。
2.公然地;虛妄地。
1.見"唐銻"。
1.亦作"唐梯"。
2.古代百戲之一,即翻空梯﹑上高竿之類。
3.指高竿;高梯。
1.指唐詩的體式風格。
1.指古代圣賢的禮樂制度。唐,指唐堯。
1.復姓『有唐溪典。見《后漢書.延篤傳》。
1.唐堯許由的并稱。
即李隆基”,也稱唐明皇”。唐朝皇帝。公元710年與太平公主合謀發動政變,殺韋后,擁其父睿宗即位,被立為太子。712年即位,次年改元開元。前期任用姚崇、宋fd735任相,革除武周后期的弊政,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倉儲豐實。絲綢之路”暢通,亞洲各國訪唐使者絡繹不絕,史稱開元盛世”◇期任用李林甫、楊國忠等,政治腐敗,奢侈荒淫。京師和中原地區武備空虛,西北和北方各鎮節度使擁兵自重。安史之亂爆發后,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肅宗)于靈武即位,他被尊為太上皇◇回長安,抑郁而死。
1.古帝名。帝嚳之子,姓伊祁(亦作伊耆),名放勛。初封于陶,又封于唐,號陶唐氏。以子丹朱不肖,傳位于舜。參閱《史記.五帝本紀》。
2.鼓吹曲名。晉武帝受禪,令傅玄制樂。玄改漢樂《務成》為《唐堯》。參閱《晉書.樂志下》﹑《樂府詩集.鼓吹曲辭四》。
1.清乾隆前期景德鎮官窯所造瓷器。因唐英掌管窯務,故名。唐英從乾隆元年到十四年(1736-1749)﹑十七年到二十一年(1752-1756)先后任淮安關﹑九江關監督,兼理景德鎮窯務。其時景德鎮所造各色釉彩,仿造各種古瓷,以工細著稱。所作琺瑯彩,尤為精美。模仿剔牙﹑竹木刻﹑牙角雕,俱逼真。
1.古代傳說中的猛獸,皮堅厚,可制甲◇因借以稱良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