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銜曜"。
2.猶銜燭。亦指銜燭照耀。傳說西北幽冥之處,日光不到,有神龍銜燭照耀之。事見《楚辭.天問》﹑《山海經.大荒北經》﹑《淮南子.墬形訓》。
1.見"直搗"。
1.徑直抵達。
2.一直到(多指時間)。
1.古道路名。(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二百一十二年)命蒙恬開筑,北起九原(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北),南至云陽(今陜西淳化西北),是聯結關中平原與河套地區的主要通道。
2.泛指直的路。
3.猶正道。指確當的道理﹑準則。
1.直待;直到。
2.只有;必須。
3.值得。
1.形容眼神呆滯。
1.一直到達;直接到達。
1.把釣鉤拉直,把鐵釘弄彎。形容力氣大。
1.目不轉睛地注視的樣子。
1.特立獨行。
1.形容人性情爽直。
1.直接;徑直。
1.見"直掇"。
古時家居常服。斜領大袖,四周鑲邊的袍子。也指和尚、道士所穿的長袍一個穿著寶藍直裰,另兩個穿著元色直裰。
1.亦作"直裰"。亦作"直敠"。
2.古家居常服,俗稱道袍。
3.指僧袍。
1.竟然如此。
1.公正端方。
1.當值辦事之處。
1.車船或飛機等交通運輸工具,中途不停靠,直達目的地。
1.衣冠等縫紉方法之一。
1.兇日名。
2.神名。
3.漢代官名。掌印信。
1.直掛的長條形字畫。其軸在上下兩端。
1.長柄傘蓋。古代官員出行儀仗之一。
1.亦作"直干"。
2.挺直的樹干。
1.即直接感受。
1.耿直剛烈。
1.猶直挺挺。形容僵直。
2.形容說話生硬,不委婉。
1.憨直;剛直而愚笨。
1.亦作"直合"。
2.官名。北齊時屬左﹑右衛。隋承其制,亦有此官。
3.官名。宋時稱供職龍圖閣﹑秘閣等機構者為"直閣"。位次于修撰。
4.官名。亦謂供職于館閣。
1.夜里值班打更。
1.剛直。
1.正直;直爽。
1.以直道立身。
2.指《論語》中提到的證其父攘羊的人。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凡此諸君,以洪筆為鉯耒,以紙札為良田,以玄默為稼穡,以義理為豐年。"后以"紙田"喻從事文字生涯。
1.長條形的紙。
2.指字條。
1.見"紙錠"。
1.書面文字結尾處。常署名或寫年月日等。
1.印刷用的澆鑄鉛版的模型。用多層特制的紙沾濕后覆于活字版上壓制而成。
1.焚燒紙錢的煙。
2.香煙。
1.即紙鳶。
1.紙牌的別稱。
1.紙制的衣服。
2.古代的一種紙制的簡樸殮服。
3.迷信用品。舊俗為死者焚化之紙制衣服。
1.見"紙幡"。
1.古老的戲劇表演形式之一。也稱皮影戲或影戲。其法為用厚紙或羊皮裁剪成人物形象,涂以彩繪,并系有提線,能為多種動作。演出時伴有音樂歌唱,利用燈光射映于臺前白幕上,使演出的影像具有逼真之感。我國宋代即有此戲劇形式。參見"影戲"。
即風箏”(933頁)。
1.用金色或銀色的紙糊制的元寶形的冥錢。舊時迷信用品。
1.亦作"紙帛"。
2.紙做的繒帛。喪祭所用。繒帛,古人饋贈用的禮物。
1.即紙札。用紙和竹篾扎成的冥器。
1.亦作"紙札"。
2.紙張。
3.指紙做的冥器。
1.紙的總稱。紙以張計,故稱。
1.以藤皮繭紙縫制的帳子。據明高濂《遵生八箋》卷八記載,其制法為"用藤皮繭紙纏于木上,以索纏緊,勒作皺紋,不用糊,以線折縫縫之。頂不用紙,以稀布為頂,取其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