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心懷嫌隙。
1.安排。
1.安排。
①種植并培養植物樹木栽培|栽培技術。②培育并提拔人才多謝栽培。
1.花盆。
1.捉弄人,陷害人。
1.織物的一種。把絲絨織入經緯中,然后剪平,絲絨直豎,如同栽植。多用于制作鋪墊和壁畫。
1.栽種,移植。
1.栽贓陷害。
1.謂積德修行。
1.摔于巖下。比喻倒霉,失敗。
1.插秧。把水稻的秧苗種植在水田里。
1.覆盆子的別稱。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覆盆子》。
1.種植。
2.培養,扶植。
1.栽培種植。
1.亦作"葘害"。
2.災害。
1.猶災害。
1.災民,難民。
1.開拓;平定。
1.耕耘。
2.耕稼為民生之本,故以喻事物的根本。
1.方言。即劊子手。
1.宰輔。
1.宰相的權柄。
1.為帝王主管膳食的官吏。
2.帝王的重臣;宰相。
1.宰予和端木賜的并稱。二人都是孔子弟子,以辭令見長。
1.傣族敬神用的一種蠟條。
1.猶宰相。
1.清乾隆時懲治貪吏,沒收其財產入官,稱為"宰肥鴨"。
1.周代天官冢宰的屬官。
2.古代掌管膳食的小吏;廚師。
3.指以宰殺牲畜為業的人。
1.太平天國主管屠宰的官署名。
1.宰相辦公之所。
1.輔政的大臣。一般指宰相。
1.復姓。孔子弟子有宰父黑。見《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
1.對縣令的尊稱。
1.周代冢宰的屬官。
2.泛指官吏。
3.特指縣官。
1.高官,權貴。
1.《漢書.平帝紀》"夏,皇后見于高廟,加安漢公號曰'宰衡'。"顏師古注引應劭曰"周公為太宰,伊尹為阿衡,采伊周之尊以加莽。"后以指宰相。
2.作動詞。指為相。
1.用殺雞來警戒猴子。比喻嚴懲一個以警告其馀。
1.冢宰佐王進行的祭祀。
1.主宰;掌治。
2.指掌握治國大權的人。
1.古官名。掌管接待賓客﹑祭祀﹑飲宴時供應酒食祭品等事務。
1.對知縣的敬稱。
1.明清之際思想家﹑科學家稱研究社會政治﹑教育﹑倫理等為"宰理"。見清方以智《通雅.音義雜論》。
1.淵名。
2.謂宰輔之位。
1.宰相的名位。
1.冢宰的屬吏。
1.掌治民眾。
1.墳墓上的樹木。語出《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秦伯怒曰'若爾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何休注"宰,冢也。"
1.宰相與州牧的并稱。泛指治民的官吏。
2.掌管,治理。
1.即太宰嚭。本名伯嚭,系春秋時楚伯州犁之孫。楚誅伯州犁,伯嚭奔吳,吳以為大夫,后任太宰,故稱太宰嚭。
1.周代冢宰的屬官◇泛指官員。
2.掌管膳食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