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唐代舉子,落第后寄居京師過夏,課讀為文,謂之"夏課"。其間所作詩文亦稱"夏課"。
2.泛指舉業。
1.舒布彩虹。
1.抒發情懷。
1.施展才略。
1.猶申論。
1.抒發情懷。
1.舒散﹐發抒消釋。
1.闡述書義。
1.發抒。
1.運思﹐動腦筋。
1.抒發歌頌之情。
1.抒發吐露。
1.展望﹐遠望。
1.猶揚威。
1.抒發心意。
1.猶盡忠。
1.粗麻織物。
1.粗麻服。
1.粗麻布袋。
1.粗麻之裳與竹制之箱。《后漢書.逸民傳.戴良》"初,良五女并賢,每有求姻,輒便許嫁,綀裳布被,竹笥木屐以遺之。"后以"綀裳竹笥"用作嫁妝儉薄的謙詞。
1.粗麻衣。
1.粗麻織物。
1.送禮物。
1.逃不過。
1.獻納資財。
1.唐代轉運物資的貨場。
1.獻納真情。
1.獻納誠心。
2.歸順;降服。
1.謂負局;失利。
1.從內部送到外部。
2.商品或資本從某一國銷售或投放到國外。
3.科學技術上指能量﹑信號等從某種機構或裝置發出。
四端網絡、傳輸線、電子電路的輸出端所呈現的阻抗。通常采用開路電壓(將負載開路)和短路電流(短接負載)之比來計算和測定。
1.古代巧匠公輸班和倕的并稱。
將發電廠發出的電能輸送到遠處電力用戶的過程。能使電能的開發和利用超越地區的限制。分交流輸電和直流輸電兩種。與其他能源輸送方式相比,具有能耗少、效益高、易于調節控制及減少環境污染等優點。
1.謂輸送和調發糧草﹑軍隊。
1.販運;運銷。
1.猶認輸。
1.見"輸肝剖膽"。
1.比喻對人極為忠誠。
1.見"輸肝剖膽"。
1.轉運大宗貨物。
1.《墨子.公輸》"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于齊,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后以"輸攻墨守"指戰爭等國家大事。
1.輸送供給。
1.納貢。
1.東晉﹑南朝時對買賣行為所征的稅。類似后代的契稅和營業稅。
1.向官府繳納。
1.運輸,交流。
2.灌輸。
1.謂遇事不能決斷,坐失機會。
1.隋代制定各戶等級和納稅標準的辦法。利用這一手段,搜刮隱藏戶口,以防止人民逃稅和抑制士族﹑豪強占有勞動人口,從而確保政府收入,加強中央集權。
1.賭博或劃拳等的負者。
1.運送。
2.指繳納賦稅。
3.資助;捐獻。
1.竭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