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漢代發現的孔子宅壁中藏書上所用的古字?!稘h書.藝文志》"武帝末,魯恭王壞孔子宅,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凡數十篇,皆古字也。"這些書用當時通行于六國的文字寫成。字體既與漢代通行的隸書不同,又與小篆有異,人稱蝌蚪古文?!墩f文》所收"古文",絕大部分都是這種字。
舉重運動員。浙江開化縣人。1994年入國家舉重隊。1995年獲世界舉重錦標賽70公斤級總成績冠軍。1996年獲第二十六屆奧運會70公斤級冠軍,并以抓舉1625公斤、挺舉195公斤和總成績3575公斤,破三項世界紀錄。
1.亦作"占?"。
2.占卜的文辭。
1.逾制占用公務人員當差。
1.占據并使用。
1.用強力或某種手段獲得。
2.擁有,掌握。
3.處在(某種地位)。
1.觀察月的運行,作為制訂歷法的根據。詳"占日"。
1.望云氣以測吉兇。
1.低聲小語貌。
1.占卜時鉆灼龜甲所生的裂紋。
2.據龜甲或獸骨被鉆灼所生的裂紋以占吉兇。
1.以占卜為職業的人。
1.報告觀測天象結果的奏狀。
1.上報家中人數附于冊籍,落戶定居。
1.口頭奏對。
1.自報應納的租稅。
1.打敗仗,在戰爭中失敗。
2.猶打敗。戰勝了敵人。
1.作戰受傷所留下的疤痕。
1.關于戰斗情況的通報或報道。
也稱備戰”。為適應并能迅速投入戰爭所作的準備。是全方位的戰爭準備,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面,并按照作戰的要求,進行思想、組織和物資準備。
1.國畫中的曲折顫動的筆法。
1.裝飾在婦女頭上微微抖動的篦子。
1.見"戰鼙"。
1.戰書。亦比喻勞動競賽中給對方的挑戰書。
1.謂以武力決勝負。
2.從事戰斗的士兵。
1.論戰;辯駁。
1.恐懼不安。
1.顫抖。
1.兩軍交戰的地方。
2.比喻考場及其他斗爭的場所。
1.顫動拖拽。國畫的一種筆法。也叫"顫掣"。
1.戰場上的塵埃。借指戰爭。
1.見"戰陣"。
1.作戰用的船。
1.北方農民所束的一種腰帶。
1.一種刀身微彎供劈刺用的長刀。也稱馬刀。長約一米,騎兵沖鋒時多用之。
1.戰前禱告鬼神。
1.戰爭的規律或法則。
1.恐懼發抖。
1.顫動;抖動。
1.見"戰篤速"。
①敵對雙方兵團、部隊、分隊、飛機、艦艇間進行的武裝沖突。是實現戰爭目的的主要手段。是戰役的組成部分。有進攻和防御兩種基本類型。②泛指斗爭。
又稱半fd326販轉”。一種特技飛行動作。飛機在垂直面內躍升,同時繞橫軸仰翻成倒飛狀態,到達頂點時又繞縱軸滾轉180°轉入平飛。
即殲擊機”(814頁)。
話劇劇本→可、胡朋等集體創作,胡可改編(1950年)。惡霸地主楊有德強占趙鐵柱家的土地,趙父被逼自盡。趙鐵柱放火燒了地主的房子,參加了八路軍。其妻遠走他鄉,乞討為生。十年后,兒子石頭也參加了八路軍。家鄉解放后,同在一個部隊里的父子才彼此相認,全家團聚。
1.軍隊的作戰能力。
1.直接參加戰斗的士兵。
又稱急上升轉彎”。飛機改變飛行方向同時迅速增加飛行高度的特技飛行動作??諔鹬袨閵Z取高度優勢和占據有利位置以攻擊敵機,常采用這種特技飛行動作。
1.顫抖。
1.因恐懼或發怒而發抖貌。
1.猶戰篤速。因驚恐而發抖。
1.亦作"戰都速"。亦作"戰篤索"。
2.形容因驚恐或寒冷而顫抖。
1.見"戰篤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