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俗稱蟹子。又稱蟹寄生。幼體自生生活﹐成體寄生。形如小袋﹐突露在蟹的頭胸部與腹部交界處的腹面﹐其根狀分枝突起穿入蟹體全身各部分內﹐吸取養料。隨寄主分布于淺海。
2.即螃蟹。
1.傳說中能生靈草的田。
2.傳說中種玉之田。
3.形容瑩潔如玉的江湖﹑田野。
1.玉芝的異名。古人以為食之可以長生。
1.美玉的文采。
2.指道教經籍。刻于玉板,故稱。
1.亦作"瓀香"。
2.指美酒。
3.指仙花的香味。
1.玉簫。
1.玉屑。常比喻瑩潔的碎末。喻霜雪。
2.喻楊花。
3.喻茶末。
1.形容美食,盛宴。
1.對廊臺的美稱。
2.指仙宮,仙籍。
1.美玉。喻美好的文詞。
1.即海南島。常指遷謫地。
2.秀美的山崖。
1.亦作"瓀筵"。
2.盛宴,美宴。
1.玉山。亦指美麗的山峰。
1.美玉。
2.喻美好的詩文。
3.喻雪。
4.猶玉顏。
5.指仙宮。 6.海南島之美稱。
1.美稱花木的葉子。
1.道教所謂的玉液。服之長生。
2.指美酒。
3.指其他嘉美液汁。
1.玉振之聲。喻清越之聲。
2.對人言辭﹑詩文的美稱。
3.書簡的美稱。
1.似玉的美石。
2.喻美麗的花。
3.喻雪花。
4.比喻美女。
5.比喻美妙的詩文。
1.美玉。
2.神話中瓊樹的花蕊。
1.瓜名。
1.似玉的美石。用作佩飾。
1.瑰麗的宮殿。
2.指天宮。
1.指箭尾的白羽。
1.美玉。
2.喻指酬答的厚禮。
3.比喻賢才。
4.比喻美好的詩文。
5.比喻霜雪。
1.瓊林苑的省稱。
2.苑囿的美稱。
3.指仙人的居所。
4.指月宮。
5.指揚州瓊花觀。
1.仙山。
1.玉簪。
1.玉板刻成的道書。
1.對人詩文的美稱。
1.珍寶。
1.玉制的酒器。亦用作酒器或酒的美稱。
1.亦作"瓀芝"。
2.即玉芝。古人以為服之可以長生。
1.傳說中的玉樹。
2.喻嘉樹美卉。
3.喻賢才。
4.喻皇族子孫。
5.喻美女。 6.喻燈燭。 7.木棉樹的別名。
1.元初對親王的別稱。
1.指美食。
2.植物膠的一種,也叫瓊膠﹑凍粉,通稱洋粉或洋菜。用海產的石花菜﹑江蘺等制成。為無色﹑無固定形狀的固體,溶于熱水。可作冷食和細菌的培養基等。
1.地名。唐代設州,轄境相當今海南省海口市及瓊山﹑定安﹑澄邁﹑臨高﹑瓊海等縣。明代改為府名。轄境擴大至整個海南島。
2.仙境。喻美好的社會。
中國三大海峽之一。在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之間。長80多千米,寬20~40千米。平均水深44米,最深達120米。北部灣和南海北部間的海上走廊”。
1.玉制的托盤。亦借指酒器。
1.玉珠。
2.比喻露珠﹑水珠﹑雪珠等。
1.琴﹑弦柱的美稱。
1.美好的豐姿。
1.謂在蟋蟀的叫聲之中。
1.蟋蟀的別稱。
1.蟋蟀和寒蟬。
1.即蛩蛩距虛。
1.見"蛩岠"。
1."蛩蛩駏驉"的省稱。
2.傳說中的二異獸﹐樣子相似而又形影不離﹐故亦比喻休戚與共﹑親密無間的友誼。
1.見"蛩蛩氈"。
1.《呂氏春秋.不廣》"北方有獸﹐名曰厥﹐鼠前而兔后﹐趨則踥﹐走則顛﹐常為蛩蛩距虛取甘草以與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虛必負而走。此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蹶﹐同"躡"◇遂以"蛩躡"比喻二者相依為命。
1.傳說中的一種異獸。
2.懷憂貌。
1.見"蛩蛩距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