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詩.大雅.大明》"文定厥祥﹐親迎于渭。"朱熹集傳"文﹐禮;祥﹐吉也。言卜得吉而以納幣之禮定其祥也。"后因稱訂婚為"文定"。
2.經過刪除選定的文集。
1.美好顯著。
1.優美的體態;美好的姿容。
1.豆和豆葉。泛指粗劣的雜糧。
1.小草。喻小人。
1.豆與麥。
2.比喻極易識別的事物。
1.豆腐。
1.豆與水。指所食唯豆和水,形容生活清苦。語出《禮記.檀弓下》"子路曰'傷哉!貧也!生無以為養,死無以為禮也。'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后常以"菽水"指晚輩對長輩的供養。
1.亦作"痚闇"。
2.淺薄愚昧。
1.粗疏傲慢。
1.稀疏破敝。
1.稀疏地布列。
1.亦作"痚暴"。
2.猶粗暴。亦指粗暴的人。
1.古代柄上刻有飾紋的匙類食具。
1.疏通開浚。
1.亦作"痚薄"。
2.疏遠淡薄。
3.粗糙簡單的飯食。
4.稀薄。
5.薄弱。
1.搜捕。疏﹐通"搜"。
1.亦作"疏不間親"。亦作"疏不閑親"。
2.謂關系疏遠者不介入關系親近者之間的事。
1.謂對于儒家經典的疏通闡發不突破原注的界說。
1.亦作"疏不閑親"。
2.見"疏不間親"。
1.素布;粗布。
1.舊時僧道募捐的冊子。
1.亦作"?材"。
2.猶蔬果。疏﹐通"蔬"。
3.閑散的人才。
1.亦作"疏財尚氣"。同"疏財重義"。
1.亦作"疏財仗義"。
2.輕視錢財而講求義氣。多指用錢助人﹐扶危濟困。
1.亦作"疏財重義"。
2.輕錢財而重義氣。
1.亦作"?草"。
2.奏章的草稿。
1.亦作"疏暢"。
2.通暢;流暢。
3.引申為豁達。
1.通徹。
2.引申為豁達。
1.稀疏地列陣。陳﹐通"陣"。
1.亦作"疏遲"。
2.遲緩。
3.引申為懶散遲鈍。
4.遷延。
1.亦作"痚斥"。
2.疏遠排斥。
1.疏遠貶斥。
1.同"疏脫"。
2.粗率;輕率。
3.放達﹐不受拘束。
1.亦作"痚黜"。
2.疏遠貶斥。
1.亦作"痚舛"。
2.粗略紊亂;疏漏錯亂。
1.亦作"疏從"。
2.指堂房親屬。
1.猶粗疏。觕﹐同"粗"。
1.亦作"疏達"。
2.豁達;開朗。
3.通達。
4.指通曉。
5.疏浚使通暢。 6.泛指通暢。 7.豁亮﹐敞亮。
1.疏忽懈怠。
1.亦作"疏誕"。
2.放達﹐不受拘束。
3.荒疏;荒廢。
1.亦作"疏澹"。亦作"痚淡"。亦作"痚澹"。
2.恬淡;淡泊。
3.疏朗有致。
4.疏遠;冷淡。
1.亦作"痚澹"。
2.見"疏淡"。
1.亦作"痚宕"。亦作"疏蕩"。
2.放達不羈。
3.謂聲調抑揚頓挫﹐文氣流暢奔放。
4.恬淡雋永。
1.亦作"疏蕩"。
2.見"疏宕"。
1.見"疏導"。
1.疏浚清理;疏通清除。
2.引申為周濟。
1.疏懶;懶散。
1.亦作"疏惡"。
2.粗劣。
1.亦作"痚而不漏"。
2.謂法網雖寬﹐并無遺漏者。語本《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3.簡要而不遺漏。
1.處方;開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