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強笑。一說為喜笑。
1.安撫。
1.和樂;清明。
1.輯錄和校勘。
1.安定和諧。
1.輯集翻譯。
1.編印。
1.同心合力。
1.整頓治理。
1.編輯和著作。
1.漢官名。掌行船。
1.藉田。古代天子﹑諸侯征用民力耕種之田。
1.傾軋鉗制。
1.鉗夾輾軋。
1.一種用于鉗夾的刑具。
1.小水貌。
1.小蟲雜鳴聲。
2.雨聲。
1.泉水外流貌。
1.瘦弱疲憊。
1.瘦削毀損。
1.瘦弱困病。
2.指瘦弱困病之人。
1.瘠土。
1.儉薄。
1.磽薄干涸。
2.指貧瘠困苦的人。
1.貧瘠困苦。
2.謂磽薄﹐貧瘠。
1.貧瘠磽薄。
1.謂瘦弱骨立。
1.瘠薄的鹽堿地。
2.指土地貧瘠磽薄。
1.儉薄。墨家主張薄葬﹐故稱"瘠墨"。語本《荀子.禮論》"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謂之瘠……刻死而附生謂之墨。"楊倞注﹕"瘠﹐薄。"王先謙集解引郝懿行曰﹕"墨者﹐墨子之教﹐以薄為道也。瘠亦儉薄之意。"又《樂論》﹕"亂世之征……其養生無度﹐其送死瘠墨。"
1.貧困饑餓。
1.謂瘦弱的牛覆壓在小豬上﹐小豬必死。比喻強國雖德衰﹐兵臨弱國﹐弱國亦亡。語本《左傳.昭公十三年》"寡君有甲車四千乘在﹐雖以無道行之﹐必可畏也﹐況其率道﹐其何敵之有!牛雖瘠﹐僨于豚上﹐其畏不死。"杜預注﹕"僨﹐仆也。"孔穎達疏﹕"前覆曰仆。言牛倒豚上﹐豚必死也。言牛雖瘠者﹐謂魯以晉為無德輕之﹐故以瘦牛自喻。"
1.瘦弱的磐豬。比喻弱小民族或國家。
1.瘦弱疲憊。
1.貧困。
1.損削元氣。
1.猶毀瘠。謂哀傷過度而消瘦。
1.貧瘠磽薄。謂土地堅硬不肥沃。
1.瘠土。
1.瘦弱;衰弱。
1.謂損其容貌。
1.瘦削﹐不肥胖。
2.(土地)不肥沃。
不肥沃的田地。
1.不肥沃的土地。
1.貧窮衰亡。
1.瘠薄狹隘。
1.瘦弱的形體。
2.謂損其身體。
1.容顏消瘦。
1.內容貧乏而辭句堆砌冗長。
1.因患病而瘦弱。
多年生草本植物,莖上有節,葉子互生,心臟形,花小而密,結蒴果。莖和葉有魚腥氣。全草入藥。也叫魚腥草。
1.叢聚貌;簇聚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