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曲解破壞律令。
2.分析律令法理。
1.舊指十月革命后的俄國。
1.見"赤蟻"。
1.指漢朝的厄運『為火德,火色赤,故稱。
1.指南方。
2.紅方塊。
1.古代星(歲星)歲(太歲,亦稱歲陰﹑太陰)紀年法所用名稱。謂太歲在丑﹑歲星在寅的年份為"赤奮若"。
2.天神名。
1.天赤而有大風,古代以為兵災之兆。
2.南風。
3.中醫(yī)名詞。指火氣或熱邪。
在內蒙古自治區(qū)東部,京通、葉赤兩鐵路交會境內。以市東北有赭色孤峰得名。1947年始設市。人口1031萬(1995年)。是內蒙古東部的重要城市,為附近糧食、牲畜、毛皮和藥材集散地。
1.傳說中的神鳥。
2.漢成帝皇后趙飛燕所通宮奴名。舊題漢伶玄《趙飛燕外傳》"后所通宮奴燕赤鳳者,雄捷能超觀閣,兼通昭儀。"后常以喻指情夫。
3.樂曲名。即《赤鳳皇來》。
1.見"赤鳳凰"。
1.漢代歌曲名。
1.亦作"赤鳳皇"。
2.指情夫;情郎。
3.樂曲名。即《赤鳳皇來》曲。
1.見"赤鳳皇來"。
1.唐代地名。
1."赤伏符"的簡稱。
1.新莽末年讖緯家所造符箓,謂劉秀上應天命,當繼漢統(tǒng)為帝◇亦泛指帝王受命的符瑞。
1.赤色蔽膝。為大夫以上所服。
1.即赤芾。
2.即赤綬。
1.即赤芾。
1.赤芾。
1.赤芾。
2.赤紱。
1."赤伏符"的簡稱。
2.漢朝的符命『為火德,火色赤,故稱。
3.舊指驅邪的符箓,因用朱砂書寫,故稱。
4.赤石脂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石一.五色石脂》。
1.唐宋稱京師和陪都所在的州或重要的大州,亦指該州的官吏。
1.傳說中的仙人。
1.比喻太陽。
1.光禿的枝干。
1.何首烏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何首烏》。
1.菠菜的別名。因根紅而稱。
1.猶赤繩。
1.謂股里無毛。
1.赤骨立。比喻空無所有。
1.見"赤骨立"。
1.見"赤骨立"。
1.赤膊,光著身子。
1.見"赤骨立"。
1.紅光。
2.裸露。
3.空盡無物,光禿禿。
1.空無所有。
2.指身上一絲不掛。
1.不務正業(yè)的流氓。
1.古代傳說中食鬼之神。
1.傳說中南方的海。
1.極其貧窮﹑賽微。
1.指漢朝。五行家認為漢以火德王,火色赤,故稱。
1.指赤汗馬所流的赤色汗水。
1.即汗血馬『武帝時伐大宛得千里馬,其馬汗出如血,后因以"赤汗馬"泛指名馬。
1.因酷熱造成旱災。
1.像紫銅一樣的顏色。
1.暗紅色;紫醬色。
2.指暗紅色的血。
1.烤灼后所呈的紅色。
1.紅色。
2.通紅。
1.指南方。古以南方配火,其色赤;后即后土,土地。
1.狐的一種,全身呈赤褐色或黃褐色,皮毛很珍貴。產于我國東北﹑內蒙古自治區(qū)等地。也叫紅狐,火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