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的兒子。
2.對對方的敬愛之稱。一般用于男子之間。
1.對下傳告。
2.專指傳告皇帝詔旨。
3.猶臚唱。
1.猶言考古。
1.猶臚唱。
1.亦作"臚歡"。
2.歌呼歡騰。
1.見"臚歡"。
1.列舉。
1.猶臚傳。
1.羅列;列舉。
2.猶陳列。
1.唱名。
1.陳情。
1.即鴻臚。古代主賓客之官。
1.臚唱的聲音。
1.分別剖析。
1.依次陳述。
1.傳言;流言;群體之言。
1.指殿試及第。科舉時代殿試及第者﹐由皇帝在殿上宣讀名次﹐然后由衛士齊聲高呼﹐臚傳至階下﹐故稱。
1.病名。腹脹。
1.病名。腹腫。
1.動搖不安貌。
1.鸕鶿杓。
1.亦作"鸕鶿"。
2.水鳥名。俗叫魚鷹﹑水老鴉。羽毛黑色,有綠色光澤,頷下有小喉囊,嘴長,上嘴尖端有鉤,善潛水捕食魚類。漁人常馴養之以捕魚。
3.鸕鶿陂的省稱。
4.鸕鶿杓的省稱。
1.地名。在河南省臨漳﹑內黃二縣界。
1.亦作"鸕鶿杓"。
2.刻為鸕鶿形的酒杓。
1.養有鸕鶿的漁船。
1.形容吶喊聲。
1.朝見皇帝。
1.亦作"面食"。
2.面粉制品的統稱。
1.謂產品投放市場,同消費者見面。
1.亦作"面埶"。
2.方面;形勢。《周禮.考工記序》﹕"或審曲面埶﹐以飭五材﹐以辨民器。"鄭玄注引鄭司農曰﹕"審曲面埶﹐審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埶之宜以治之及陰陽之面背是也。"孫詒讓正義﹕"鄭鍔云﹕'審曲者﹐審其曲也。面埶者﹐面其埶也。材有曲直﹐直者不待審而可知﹐審其曲者﹐然后見其理之所在。埶有向背﹐背者不可向以為用﹐面其埶然后順其體之所向。'……與先鄭異﹐亦通。"后據鄭注引申為建筑物和自然環境的情勢﹑外觀﹑位置。
1.當面考試。
1.古代婦女面部的妝飾物。
1.當面贊成,背后反對。
1.謂表面上是一套,心底里又是一套,表里不一。
①容貌面首端正。②供貴婦玩弄的美男子。
1.舊時皇后公主等以美男子充當的侍從。
1.當面授與。
1.當面任命。
2.當面傳授。
1.面貌熟悉。謂曾經識面。
1.謂當面數說其過。
1.用加彩色的糯米面捏成各式人物形象的一種民間工藝。
1.面神經麻痹,多由受風受寒或某些病毒侵犯神經系統引起。發生病變的一側面部表情動作減弱或消失,口角下垂,眼角擴大,不便或不能皺眉﹑閉眼﹑露牙齒等。
1.當面交話;當面商談。
1.洗臉的熱水。
1.面部和四肢。泛指全身。
1.害羞貌。
1.亦作"面條"。
2.用面粉做的細條狀的食品。
1.亦作"面條魚"。
2.即銀魚。體細長,微透明﹐口大,無鱗。
1.盛洗臉水的盆。
1.糕點名。形如竹筒。
1.方言。加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