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吳歌。
1.指男女戀愛的事情。
1.擋風的皮衣。
1.見"風馳電擊"。
1.形容像刮風﹑閃電那樣迅速馳赴和掃除。
1.紛紛趨附;紛紛歸向。
1.暢達的大道。
幽默或詼諧的趣味(多指話或文章)他講話很~。
1.猶風鑒。指相面術。
1.用委婉含蓄的方式進行開導﹑勸勉。
1.猶風土。指一個地方特有的自然環境和風俗習慣。
1.指清晨日出時,地面溫度最低,空氣穩定,近地面出現風速最弱的現象。
1.指古代采集民歌風俗等以觀民風的官員。
2.詩人。
3.見"風人體"。
1.古代民歌的一種。
1.古代民歌的一種體裁。
1.傳說中御風而行的神車。
1.風與日。謂風吹日曬。
2.指天氣;氣候。
3.猶風光。
1.人的風采,儀容。
2.指文采。
1.經過腌漬﹑洗曬﹑晾掛而制成的一種咸肉。
1.古琴曲名。
2.詞牌名。有雙調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七十六字四體,平韻。參閱《詞譜》卷十七。
3.曲牌名。南北曲皆有。字句格律均與詞牌七十六字體前半闋略同。北曲屬雙調,用在套曲內或用作小令。南曲屬仙呂入雙調,用作過曲。
1.謂如風消散。
2.風教散播。
風騷1〈書〉①風指《詩經》中的《國風》,騷指屈原的《離騷》,后來泛稱文學。②在文壇居于領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領先叫領風騷。 風騷2 [fēngsāo]指婦女舉止輕佻賣弄~。
1.風吹。
2.形容氣勢迅猛。
①刮風的情況~突然變了,由南往北刮,而且風勢漸漸大起來了。②比喻情勢看~ㄧ~不對。
風和被風卷起的沙土漫天的~。
1.風風傻傻。
1.指風水兇煞。
1.謂如風吹山。
2.古代傳說中的山名。山有穴,風從中出,故名。
3.山名。在今山西省吉縣附近。
1.謂風時大時小,方向不定。
①熱天取涼的舊式用具,用布制成,吊在梁上,用人力拉動生風。②電扇。
1.唐李賀《蘇小小墓》詩"草如茵,松如蓋,風為裳,水為佩。"后以"風裳"指飄忽的衣裙。
在一定時期中社會上流行的風氣和習慣時代~ㄧ社會~。
1.謂風勁吹。
1.風采;神態。
2.指藝術作品的文采神韻。
1.起風。
2.猶言雷厲風行。
3.形容氣氛活躍。
1.廚房用的爐子。
1.傳說中的神獸名。
①刮風的聲音~鶴唳 。②指傳播出來的消息走漏~ㄧ~越來越緊。
1.指營伎。
前秦苻堅領兵進攻東晉,大敗而逃,潰兵聽到風聲和鶴叫,都疑心是追兵(見于《晉書·謝玄傳》)。形容驚慌疑懼。
1.見"風聲婦人"。
1.風中的笙聲。
1.傳說中的風神。
1.指《詩經》中的《國風》。亦泛指民歌。
1.中醫病名。屬痹癥一類,指風和濕兩種病邪結合所致的病癥。癥見頭痛﹑發熱﹑微汗﹑惡風﹑身重﹑小便不利﹑骨節酸痛﹑不能屈伸等。
1.一種慢性而反復發作的全身性疾病,多見于較冷而潮濕的地區。心臟被侵犯時,心肌發炎,出現雜音﹑心慌﹑心跳過快等癥狀。關節被侵犯時,關節有局部紅腫﹑劇痛等癥狀。
又稱風濕性心瓣膜病”。是風濕性心臟炎后遺癥,以心瓣膜病變為主的心臟病。以二尖瓣狹窄和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為多見。常可并發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顫動、血栓形成、急性肺水腫等。
1.詩篇。
1.謂勸勉世人。
1.曉諭;教誨;告誡。
①風的勢頭到了傍晚,~減弱。②比喻情勢探探~再說 ㄧ他一看~不對,拔腿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