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線香等的粉末。
1.墜落。
公元7世紀初推翻隋朝的農民起義。隋煬帝時,政治腐敗,賦役繁重。611年,王薄首先在山東發動起義,此后形成全國規模的反隋戰爭。616年后,逐漸匯成三支強大的起義軍河南瓦崗軍,河北竇建德軍,江淮杜伏威、輔公fe6d>。起義軍消滅隋軍主力,隋王朝瓦解。此時隋太原留守李淵等也乘機起兵。618年隋煬帝死,李淵在長安(今陜西西安)稱帝,建立唐朝。
長篇小說。清代褚人獲作。二十卷一百回。起于隋文帝起兵伐陳,終于唐明皇還都而死。對隋、唐兩代帝王驕奢淫逸的生活有較細致的描寫。另外秦叔寶、單雄信、羅成、尉遲敬德的故事,多為后人稱道。情節曲折有致,行文曉暢。
即楊堅”。隋朝建立者‰農華陰(今屬陜西)人。北周宣帝皇后的父親。北周時襲父爵為隋國公◇任丞相,總攬朝政,封隋王。公元581年廢靜帝自立,建立隋朝,都大興(今陜西西安)。589年滅陳,統一全國。在位期間,繼行均田制,擴大墾田面積,重編戶籍,保證國家財政收入。并加強中央集權,改革官制,確立三省制◇被太子楊廣(煬帝)殺死。
1.謂殺牲薦血以祭祀。
即楊廣”。隋朝皇帝。初封晉王。公元600年,以陰謀取代兄楊勇為太子。604年殺父(文帝)即位。征發幾百萬民工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修筑長城,開辟馳道。又三次發動對高麗的戰爭。繁重的徭役和兵役激起各地農民大起義,致使隋朝統治土崩瓦解◇在江都(今江蘇揚州)被禁軍將領縊死。
1.懈怠﹔懶怠。隋﹐通"惰"。
1.橢圓。
1.園名。隋煬帝時所建。即上林苑﹐又名西苑。故址在江蘇省揚州市西北。
1.指隋珠。
1.隋侯之珠。
1.比喻處事輕重失當。
1.隋侯之珠與和氏之璧。泛指珍寶。
1.即隋珠和璧。
1.即隋珠和璧。
1.謂依照官位等次入朝供奉。
1.猶陪伴。
1.方言。猶言隨聲附和。
1.舊時饋贈財禮時另給其仆人的賞封。
1.追隨眾人。
1.猶言隨手下筆。
2.一種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
3.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
1.隨其所宜。
2.任意﹔不經心。
3.任何﹔無論。
4.簡便﹔簡單。
1.依著風波飄動。
2.比喻無原則地跟從他人行事。
1.猶言隨波逐流。
1.隨著波浪飄蕩。
2.顛沛貌。
3.猶言隨波逐流﹐隨大流。
4.謂同行同止。
比喻跟著潮流走而無所持守將軍容貌氣度非常,何苦隨波逐流,與這班虐民的權奸為伍?
1.信步。
1.平常﹔一般性的。
2.常常。
1.見"隨唱"。
1.亦作"隨倡"。
2.《關尹子.三極》﹕"天下之理﹐夫者唱﹐婦者隨。"后因以"隨唱"稱夫妻恩愛﹐和諧相處。
1.見"隨車致雨"。
1.見"隨車致雨"。
1.猶言隨車雨。
1.見"隨車致雨"。
1.見"隨車致雨"。
1.謂時雨跟著車子而降。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時為民解憂。
1.亦作"隨趁"。
2.相處﹔相伴。
3.趁便。
4.追趕﹔追隨。
1.亦作"踏籍"。
2.踐踏;踩踏。
1.亦作"蹋踘"。
2.見"踏鞠"。
1.亦作"踏踘"。亦作"躣鞠"。亦作"蹋鞠"。亦作"蹋踘"。
2.古代一種用于習武﹑健身和娛樂的踢球運動。
1.亦作"蹋局"。
2.走繩索雜技動作之一。舉起一腳,用一腳踩踏。局,局。
1.到現場實地查看。
1.實地查看。
1.插科打諢。
1.亦作"???。
2.騰空而行。
3.踏物升空。
4.足底落空。
5.虛空,不切實。
1.亦作"蹋拉"。
2.猶趿拉。
1.踩踏波浪;浮躍水面。多形容游水技術高超。
1.弄潮兒。
1.地雷的一種。踩雷即炸,故稱。
1.一種用腳踩踏的耕田農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