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傳說秦始皇初兼天下,有長人見于臨洮,其長五丈,足跡六尺,仿寫其形,鑄金人以象之,稱為"翁仲"。見《淮南子.泛論訓》高誘注◇遂稱銅像或石像為"翁仲"。
1.東晉王敦謀反,晉明帝化裝去察看王敦營壘。走后,王敦使五騎追帝。"帝亦馳去,馬有遺糞,輒以水灌之";而追的人"見馬糞冷,以為信遠而止不追"。事見《晉書.明帝紀》◇以"遺矢如冰"指代其事。
1.猶遣使。
1.未被發現的才德之士;隱士。
2.前朝遺留下來的文士。
1.超脫塵世;避世隱居。
2.道教謂羽化;登仙。泛指去世。
1.見"遺世越俗"。
1.謂超然獨立于世俗之外。
1.見"遺世越俗"。
1.避世隱居而不為世俗之事牽累。
1.超脫世俗。
1.前人留下的法式;先前事物的樣式。
1.前代或前人留下來的事跡。
2.猶馀業。
3.謂棄置不管世事。
4.過失之事。
5.身后之事。
1.流盼;含情而視。《楚辭.招魂》"靡顏膩理,遺視矊些。"蔣驥注"遺視,流盼也。"一說,偷看。見王逸注。
2.目力未及;看不見。
1.殘存的房舍。
1.謂舍棄占筮的結果。
1.遺誡,遺教。
1.猶馀毒。
1.派遣防守。
1.未盡天年;短壽。
1.指棄置未授官職的人才。
2.猶傳授。
1.指前人的遺著﹑遺作。
2.指前人的藏書。
3.指散佚的書。
4.謂留下書信。
5.死者臨死時留下的書信;遺囑。
1.亦作"遺?"。
2.猶遺表。
1.前人留傳下來的技藝﹑方法等。
1.謂性格豪爽,有古之遺風。
1.前人遺留下來的學說﹑見解等。
2.指前人遺漏而未曾闡述過的見解。
1.語本唐李商隱《無題》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后以"遺絲"指遺留下的情思。
1.猶懷念。
2.謂死者身后人們對他的懷念。
3.指死者留下令人懷念之物。
4.猶留意。
1.忘死;置死不顧。
1.廢舊的佛寺。
1.指前代傳下的宗祠。
1.指死后留下的子孫。亦泛指后裔;后代。
1.猶贈送。
1.小便失禁。
2.排泄的小便。
1.遺老,年老歷練之人。
1.前代留傳下來的風俗習慣。
2.拋棄流俗;超脫世俗。
1.謂超脫塵俗而避世隱居。
1.見"遺算"。
1.見"遺算"。
1.亦作"遺筭"。亦作"遺笇"。
2.失算;失策。
1.亦作"遺穟"。
2.指收獲農作物后遺落在田的谷穗。
3.猶馀糧。
1.見"遺穗"。
1.指死者遺留下的孫兒。
2.泛指后裔﹑后代。
3.謂遺福子孫。
1.古塔。
1.古代留下的土筑高壇。
1.前人留下的歌詠或感嘆。
2.泛指留下感嘆。
1.典出《詩.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鄭玄箋"茇,草舍也。召伯聽男女之訟,不重煩勞,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聽斷焉,國人被其德,說其化,思其人,敬其樹。"后以"遺棠"指召伯留下的盛德惠政。
1.謂留下邪惡。
1.死者留下的田產。
1.前代遺留下來的字帖。
1.猶遺緒。
1.猶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