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形容關懷體貼備至。
1.南溟;南海。鵬高舉九天,遠適南海,故稱。
1.大鵬的羽翼。《莊子.逍遙游》"其翼若垂天之云。"(1)比喻濃云。宋梅堯臣《苦雨》詩"秋空幾旬雨,四海低鵬翮。"(2)比喻賢才。宋無名氏《滿庭芳.壽梅監丙戌兄弟》詞"鵬翮摶風再整,南枝報,管占新魁。"
2.借指大鵬。
1.大海。
1.猶言榮耀的經歷。
1.大鵬高飛。比喻奮發有為﹐仕途得意。
1.大鵬與鷦鷯。比喻志量大小不同之二物。
1.指大者。
1.謂奮發有為。
1.見"鵬鯤"。
1.語本《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化而為鳥,其名為鵬。"后以"鵬鯤"或"鵬鹍"比喻具有雄才大略的人。
1.形容強力。
1.鵬飛之路。比喻仕宦之途。
1.《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陸德明釋文"北冥,本亦作溟,覓經反。北海也。"后即以"鵬溟"泛指大海。
1.喻指高才。
1.大鵬高飛。比喻奮發向上,仕途得意。
1.謂飛鳥被捉獲。
1.鵬鳥飛行的路線。比喻仕途。
1.即硼砂。又名蓬砂。由礦物硼砂制成。結晶。可焊金銀﹐可入藥﹐有消痰止嗽,破癥結喉痹的功能。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五.蓬砂》。
1.大鵬與虱子。比喻大小懸殊之二物。
1.指鵬高飛九天,遠適南海的本領。比喻杰出的才能。
1.《莊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后以"鵬天"指高空。
1.鵬鳥和知了。比喻大小懸殊之二物。
比喻遠大的志向鵬圖仍矯翼,熊軾且移輪。
1.鵬展翅盤旋而上。比喻人之奮發有為。語本《莊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1.鵬摶,本《莊子.逍遙游》;鹢退,出《左傳.僖公十六年》"六鹢退飛過宋都"。喻指宦海的浮沉,仕途的進退。
1.《莊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后以"鵬息"比喻仕途受阻。
1.九天云霄。
1.據《莊子.逍遙游》載鵬高舉九天,遠適南海,蓬間斥鷃嘲笑之◇因以"鵬鷃"比喻物有大小,志趣懸殊。
1.大鵬的翅膀。語本《莊子.逍遙游》"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2.借指鵬。比喻仕途顯達者。
1.亦作"鵬游"。
2.像大鵬飛騰。形容書法運筆的雄健。
3.高遠的飛行。
1.《莊子.逍遙游》載鯤化為鵬徙于南溟之事,又《齊物論》載莊周夢為胡蝶之事◇以"鵬游蝶夢"謂變幻夸誕之談。
1.鵬與魚。比喻人與己。
1.面積很大的云。語本《莊子.逍遙游》"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1.《莊子.逍遙游》"﹝鯤﹞化而為鳥,其名為鵬……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后即以"鵬運"謂大鵬之奮然高飛遠行。
2.大鵬借以飛行之雙翼。
1.鵬鳥與鱘鰉。喻尊者。
1.如大鵬展翅。比喻顯揚才能。
1.鵬鳥的嘴。
1.鵬飛。比喻氣象宏偉。
1.自強。
1.水奔騰撞擊。
1.波浪相撞擊聲。
1.波浪沖激聲。
1.我國群島名。在臺灣海峽東南部。大小64個島嶼,總稱澎湖列島或澎湖群島。屬臺灣省。
2.我國港灣名。澎湖灣,也稱澎湖港。在澎湖列島中澎湖﹑漁翁﹑白沙三大島之間,灣闊水深。
臺灣海峽東南部島嶼。屬臺灣省。大小共六十四個島嶼,面積127平方千米。澎湖島最大,與白沙島間筑有長堤,白沙島和漁翁島間又建有跨海大橋。三島間水域構成天然良港。地勢低平。魚產豐富。
1.地名。在江西省彭澤縣西北臨長江處,與安徽省宿松縣小孤山相對。俗稱彭郎磯。
也作彭湃”。①波濤相擊激流澎湃,濤如雷鳴。②形容聲勢浩大,氣勢雄偉熱情澎湃。
1.水下泄沖擊聲。
1.見"澎漲"。
1.古代有望樓的戰車。
1.瀑布瀉流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