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禮。宴飲賓客并舉行射箭之禮。
1.形容分散,分離。
1.勇士。
1.方言。翅膀。
1.有魚翅的豪華宴席。
1.即翅膀。
1.飛鳥之影,借指鳥。
1.指魚翅。
2.方言。翅膀。
1.皇帝賜給寺院的門榜。
1.帝王的批答。
1.詔書的一種。
2.授官的文書,委任狀。
1.亦作"敕斷"。
2.猶裁斷。
1.謂皇帝賜給寺院匾額。
1.整飭法令。
1.古時朝廷用以傳達命令﹑調兵遣將的憑證。以竹木或金玉為之,上書文字,剖而為二,各存其一,用時相合以為證信。
1.朝廷頒定的律法。
1.敕身。
1.帝王頒賜稱號。
1.猶敕令,詔命。因詔敕須押字判行,故稱。
1.五代時對卑職官員不發告身,中書省錄其授官制辭編號備案謂之"敕甲"。
1.敕命進見。
1.帝王的命令。
1.警誡,教誡。
1.猶警戒。
1.我國古代北方民族名。北魏時亦稱鐵勒﹑高車部。
樂府雜歌篇名。北朝民歌。東魏高歡在一次兵敗后,曾令敕勒族人斛律金唱此歌,以激勵士氣。歌辭為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歌中展現了北方草原的遼闊景象,富于雄壯之美。
1.驅鬼術。道士畫符咒制鬼必書敕令二字以約勒鬼神,故稱。
1.命令。多指天命或帝王的詔令。
2.明清贈封六品以下官職的命令稱"敕命。"見《正字通.攴部》﹑《清會典事例.中書科.建置》。
1.整飭周備。設,周備。
1.警飭己身。
1.皇帝的使者。
1.自始至終警飭謹慎。
1.唐制,朝廷封授六品以下官稱"敕授"。
1.皇帝慰諭公卿﹑誡約朝臣的文書之一。
1.朝廷所頒列的法律條款。
1.即狀元。
1.指帝王詔書。
1.告戒曉諭。
1.敕符,印信。
1.敕言,綸言。
1.皇帝的詔令。
2.告戒曉諭。
3.以敕書曉諭。
1.宋代大臣及近戚有病,皇帝多命醫診治,凡藥必服,家人不敢問。及死,例遣內侍監護葬事,稱"敕葬"。至敕葬,聽憑監護吩咐,有至傾家蕩產者,故當時有"宣醫納命,敕葬破家"之語。見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五﹑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九。
1.奉詔令建造。
1.亦作"勅正"。
2.整飭;整頓。
1.奉敕命編撰。
1.形容說話斷斷續續,含糊不清。
1.水沸涌貌。
1.大雨。
1.驚詫。
1.愈走愈遠貌。
1.查勘,檢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