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污聞"。
2.指玷污耳朵的聽聞。
1.漢殿名。相傳漢武帝誕生前,父景帝夢赤彘從云中而下,入崇蘭閣,因改閣名為猗蘭殿◇武帝生于此殿。見舊題漢郭憲《洞冥記》。
2.古琴曲《猗蘭操》的省稱。
3.喻情操高潔之士。
1.古琴曲名。多抒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之情。
1.隨風飄拂貌。
2.婀娜貌。
3.猶纏綿。
1.柔美﹑盛美貌。
2.《詩.商頌.那》是殷商的后代宋國祭祀商朝的建立者成湯的樂歌。首句是"猗與那與",后以"猗那"借指祭祀祖先的頌歌。
3.表示贊美之辭。
1.亦作"猗柅"。亦作"猗抳"。
2.猶婀娜。柔美貌。
3.引申為溫柔貌。
1.見"猗狔"。
1.柔美﹑盛美貌。
1.春秋戰國時大富商陶朱公(范蠡)和猗頓的并稱◇用以泛稱富戶。
1.猶依違。遲疑不決。
1.《漢書.武帝紀》"猗與偉與!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業休德,上參堯舜,下配三王!"顏師古注"猗,美也。偉,大也。與,辭也。言美而且大也。"后以"猗偉"為美偉贊嘆之辭。
1.飄拂貌。
1.草木繁茂貌。
1.美盛貌。
2.柔美貌;美好貌。
1.委曲順從貌。
1.見"猗與"。
1.亦作"猗歟"。
2.嘆詞。表示贊美。
1.戰國時大富商猗頓和卓氏的并稱。猗頓經營鹽鐵,卓氏以鐵山鼓鑄,皆富擬王侯◇以"猗卓"為富戶的通稱。
1.《孔叢子.陳士義》"昔郼成子自魯聘晉,過乎衛,右宰谷臣止而觴之,陳樂而不作,送以寶璧。反,過而不辭。其仆曰'日者右宰之觴吾子甚歡也,今過而不辭,何也?'成子曰'夫止而觴我,與我歡也;陳樂而不作,告我哀也;送我以璧,寄之我也。若由此觀之,衛其有亂乎。'過衛三十里,聞寧喜作難,右宰死之。還車而臨,三舉而歸反命于君。乃使人迎其妻子,隔宅而居之,分祿而食之,其子長而反其璧。"后世遂以"郼成分宅"為稱美他人資助亡友親屬之典。
1.謂徹底失敗,不可收拾。
1.謂一人歌唱,三人應和。
1.謂一心一意。
1.一貫不變,固定不變。
1.何其;多么。
1.一匡。使一切得到匡正。
1.象聲詞。形容聲音含糊不清。
1.周代分官爵為九等,稱九命。"壹命"是對最低一級官吏的任命,王之下士,公侯伯之士,子男之大夫等皆是。
1.齊一,劃一。
1.元氣,純一不雜之氣。古代哲學家又稱之為"專氣"。
1.一切;全部。
2.暫時;權宜。
1.聚在一起吃飯,會餐。
1.一概,一律。
1.一度貢舉或推薦。
1.一致,如同一個整體。
1.一統,統一。
1.一統,統一。
1.同心;專心。
1.統一意志。
2.專心致志。
1.沉郁不暢。多指情懷抑郁。
1.一再。一次再次,再三。
1.一尊。謂共尊立一帝。
1.比喻接納壞人,自取其禍。
1.長揖不拜之客。
2.向客拱手為禮。
1.猶揖讓。賓主相見的禮儀。
2.猶揖讓。禪讓。
1.群聚貌;眾多貌。
1.古代行禮時依禮儀進退俯仰。
1.即懶架。讀書時用來托書的架。南朝梁劉孝綽《》"臨書幌而不休﹐對欹案而忘怠。"元陸友《研北雜志》卷下"曹公作欹案﹐臥視書﹐周美成又謂之倚書床。"一說為臥具的一種﹐如今之躺椅。參見"欹床"。
2.斜靠床椅。
3.謂披覽。
1.傾斜;歪斜。
2.歪倒搖晃貌。
1.古代的一種臥具。
1.傾斜下垂。
1.猶欹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