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賢良;賢能的官吏。語出《書.君陳》"嗚呼,臣人咸若時,惟良顯哉。"
1.《詩.小雅.伐木》有"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嚶其鳴矣﹐求其友聲"之句,后人遂以"鶯友"比喻好友。
1.鶯的啼鳴聲。
2.形容悅耳的語音或歌聲。
1.衣箱。
1.做衣服用的材料,指棉布﹑綢緞﹑呢絨等。
1.見"衣稟"。
1.猶俸祿。
2.衣食福分。
1.見"衣馬輕肥"。
1.穿著輕暖的皮袍,坐著由肥馬駕的車。語本《論語.雍也》"乘肥馬,衣輕裘。"后用以形容生活的豪華。
1.衣著外貌。
1.衣袖。
2.借指衣衫。
1.袞衣和冠冕。古代帝王與上公的禮服和禮冠。
1.盛衣服的包裹或口袋。
1.舊時上海錢業(yè)市場用語。銀元一元兌換銅元的行市。因最初由估衣業(yè)掛牌開岀,故稱。
1.袍子,長外衣。
2.泛指衣服。
3.古代指覆蓋在棺材外面的布罩。
1.藏衣服的小箱。
1.夏衣冬裘。
2.專指皮裘或泛指衣服。
1.下裳。泛指衣和裙。
1.形容衣服破爛不堪。語本《左傳.宣公十二年》"訓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杜預注"藍縷,敝衣。"
1.古時衣指上衣,裳指下裙◇亦泛指衣服。
2.《易.系辭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后因以借指圣賢的君主。
3.代稱達官貴人或儒雅之士。
4.借指中國。
1.存放衣物的框格家具。
1.即衣裳格子。
1.同"衣裳之會"。
1.衣服和食物。泛指基本生活資料。
2.借指俸祿。
3.指生計。
4.猶行當;職業(yè)。
1.形容衣食缺乏,生活困窘。
1.見"衣食飯碗"。
1.指得以仰賴為生的人。
1.指晉代世族豪強蔭庇下的一種與奴相似的仆役。
1.謂居官食祿。
1.指維持生活的職業(yè)。
1.衣服首飾。
1.指師傳的學問﹑技能等。眂,同"缽"。
1.朝服與佩綬。
1.古代帝王外出時用以裝載衣服﹑書籍的從車。
1.盛衣服的竹器。
1.衣帶。
1.便衣與便帽。
1.衣囊。
1.衣服與日用器物。
1.語本北周庾信《春賦》"池中水影懸勝鏡,屋里衣香不如花。"及唐李賀《詠懷》之一"彈琴看文君,春風吹鬢影。""衣香"﹑"鬢影"都借指婦女◇連用以形容婦女儀態(tài)閑雅﹑服飾艷麗。
1.喻指女性儀態(tài)優(yōu)雅﹑服飾艷麗。
1.藏衣服的箱篋。
1.衣服糧餉。
1.謂天未明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進食。常用以稱諛帝王勤于政事。語出唐太宗《執(zhí)契靜三邊》詩"衣宵寢二難,食旰餐三懼。"
1.用柴草包裹尸體。語出《易.系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shù)。"孔穎達疏"而棺槨自殷已后,則夏已前棺槨未具也。"
1.穿錦繡衣裳。謂顯貴。
1.見"衣繡夜行"。
1.穿了錦繡衣裳在白天出行。舊時形容在本鄉(xiāng)做官,或在外地做官告老回鄉(xiāng),榮耀異常。
1.熏衣服的竹籠。
1.衣冠簪纓。古代仕宦的服裝。
2.借指官宦世家。
1.即蠹魚。
2.紫服和魚袋。唐制,三品以上官服紫,五品以上服緋。官位不及者,帝命賜紫服,同時賜魚袋,以為恩寵。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