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十九世紀末流行于歐洲的資產階級文藝思潮。主張"為藝術而藝術",反對文藝的社會教育作用,美化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頹廢生活。
1.猶久仰。
1.對不到案的罪犯判罪。猶今言缺席審判。
1.猜想。
1.見"懸榻"。
1.吊掛下垂。
1.鵪鶉毛斑尾禿,似披敝衣,因以"懸鶉"比喻衣服破爛。
1.形容衣服破爛不堪。
1.指瀑布。
1.猶攜帶。
越國為吳國所滅,越王句踐入吳為奴。歸國后懸膽于戶,出入嘗之,以不忘雪恥,十年后果滅吳國◇以懸膽”比喻刻苦自勵。參見臥薪嘗膽”(109頁)。
1.弩牙下部如刀形的零件。
2.見"懸刀夢"。
3.皂莢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二.皂莢》。
1.《晉書.王浚傳》"浚夜夢懸三刀于臥室梁上,須臾又益一刀,浚驚覺,意甚惡之。主簿李毅再拜賀曰'三刀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臨益州乎?'……果遷浚為益州刺史。"后因以"懸刀夢"為升為州官的夢兆。
1.猶張燈結彩。
1.石橋。
1.懸掛。
1.長期拖欠的賦稅。
1.預定。
1.屋下重梁。
1.謂無根據地揣測﹑估計。
1.憑空臆斷。
1.懸掛匾額。
1.遠絕困乏。
2.空乏。
1.公布法令。古時公布法令,都懸掛于宮闕,故稱。
1.懸空飛翔。
1.嘲笑人坐著瞌睡的東倒西歪之狀。
1.謂不筑墓道,將棺材直接吊入墓穴埋葬。語本《禮記.檀弓上》"縣棺而封。"
1.陡峭的山峰。
1.在天空或液體中飄浮。
1.遙相符合。
1.謂架著鍋燒飯。多形容野處的艱苦生活。
1.見"懸疣附贅"。
1.高聳的樓閣。
1.公布標準﹑規章。
1.相隔很遠;相差很大。
1.懸掛連綿。
1.謂牽掛于心。
1.懸掛供奉。
1.喻缺月。
2.山莓的別名。
1.懸賞求購。
1.掛著的箭靶。比喻指定的目標。語本《周禮.天官.司裘》"王大射,則共虎侯﹑熊侯﹑豹侯,設其鵠。"
1.懸掛在架上的鼓。始于周代。
2.古時官署所掛的鼓。供擊鼓求見之用。
3.亦作"懸鼓"。比喻落日。
1.《淵鑒類函.樂.鼓二》引明陳耀文《天中記》"宋范仲淹一日攜子純仁訪民家。民舍有鼓為妖。坐未幾,鼓自風滾至庭不已,民舍皆股栗。仲淹徐謂純仁曰'此鼓久不擊,見好客至,故自來庭以尋槌耳。'令純仁削槌以副之,其鼓立碎。"因以"懸鼓待椎"喻急不可待。
1.見"懸掛"。
1.高空下照之光。多指月光。
2.駿馬名。唐太宗十驥之一。骨利干國所獻。見《新唐書.回鶻傳下.骨利干》。
1.公布規矩。
1.遠在京畿之外的封國。
1.遙相符合。
1.指瀑布。
2.謂傾瀉不止。
3.比喻論辯滔滔不絕或文辭流暢奔放。
4.指高出地面的河。
1.見"懸河注火"。
1.比喻說話滔滔不絕或文辭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