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方言。亦作"推扳"。差,不好。
2.方言。亦作"推扳"。馬虎。
1.泛指瓜與果。
1.醬漬的瓜。
1.謂食瓜薦新﹐必先祭祖﹐示不忘本。
1.即瓜皮帽。
1.見"瓜田李下"。
1.比喻處于被懷疑的境地。
1.方言。牽連。
1.喻人事上輾轉牽連。
1.瓜的綿瓤。
1.喻國土分裂。
1.栝樓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栝樓》。
1.見"瓜牛廬"。
1.植物名。皋蘆的別稱。
1.瓜的藤蔓。
2.喻株連。
1.指舊時統治者對臣下﹑人民的殘酷誅戮迫害。輾轉牽連﹐如瓜蔓之蔓延﹐故稱。
1.指農歷五月黃河水汛。
2.泛指農歷五月的一般水汛。
1.經過五六次加工用作釀酒原料的糯米。
1.《詩.大雅.綿》"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朱熹集傳"大曰瓜﹐小曰瓞。瓜之近本初生者常小﹐其蔓不絶﹐至末而后大。以比周人始生于漆沮之上﹐而古公之時其國甚小﹐至文王而后大也。"后以"瓜綿"喻子孫昌盛。
1.即蝸牛。
1.形似蝸牛殼的小圓舍。泛指簡陋的居處。
1.瓜類植株開花后剛結的未成形的瓜。
以種瓜為主的農民。
1.見"瓜皮船"。
2.見"瓜皮帽"。
1.亦稱"瓜皮艇"。
2.一種簡陋小船。
1.見"瓜皮搭李樹"。
1.亦作"瓜皮搭李皮"。
2.宋時俗語。喻強拉親族關系。
(~兒)像半個西瓜皮形狀的舊式便帽,一般用六塊黑緞子或絨布連綴制成。
1.見"瓜皮船"。
1.猶瓜分。
1.如瓜剖分﹐如棋分布。比喻區分布局﹐職司有序。
1.指親戚。
〈書〉指任職期滿換人接替的日期。參看〖瓜代〗。
1.猶瓜田。種瓜的田疇。
1.猶言區分有序。
1.瓜類的肉。
1.瓜子的仁。有的可食。
1.漢賈誼《新書.退讓》載梁大夫宋就為邊縣令﹐與楚鄰界。梁楚邊界皆種瓜。梁人勤灌溉﹐其瓜美;楚人稀澆灌﹐其瓜惡。楚人惡梁瓜優于己﹐夜往騷之。梁人覺﹐思報復﹐宋就勿許﹐反使人夜往灌潤楚瓜﹐楚瓜亦美。事覺﹐楚令大悅﹐聞之于楚王﹐梁楚以此交好◇因以"瓜潤"喻以德報怨﹐消除仇隙。
1.瓜熟之時。指七月。
2.借指任職期滿。
3.瓜一年一熟﹐故又以"瓜時"代年。
1.喻成熟。
比喻條件成熟了,事情自然成功。
1.見"瓜熟蒂落"。
1.語出《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原指瓜熟時往邊地戍守﹐后用以稱官吏赴任。
1.種瓜的田地。
2.復姓『代有瓜田儀。見《漢書.王莽傳下》。
1.經過瓜田不可彎腰提鞋子﹐走過李樹下不要舉手端正帽子。比喻避免招惹無端的懷疑。
1.見"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古詩《君子行》‘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經過瓜田,不彎下身來提鞋,免得人家懷疑摘瓜;走過李樹下面,不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懷疑摘李子◇用‘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1.猶言瓜李之嫌。比喻處在被懷疑的境地。
1.把冬瓜瓜肉切成條狀﹐用糖腌制而成的食品。
1.瓜類的種子。
1.古地名。春秋時晉邑﹐故地在今山西孝義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