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張開;開拓。
1.馨香馥郁。
2.指香氣。
1.形容芳香濃郁。
1.香煙繚繞而上,如傘蓋,故稱。
2.庵羅果的別名。
1.經過熏制的豆腐干。
1.味香而甜。
1.舊時上海人用以稱租界巡捕房抓人的車子。
1922年1月13日,香港海員工人因要求增加工資而舉行罷工。在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蘇兆征、林偉民等領導下,至2月底罷工人數增至十萬余人。3月4日,大批工人離開香港回廣州,行至九龍沙田時,遭英國軍警開槍阻攔、鎮壓,當場打死四人,傷數百人,造成沙田慘案”。工人堅持罷工,迫使港英當局同意增加工資、恢復工會、釋放被捕工人、撫恤死難者家屬等條件。3月8日罷工勝利結束。
簡稱港”。在珠江口東側,臨南海。面積1092平方千米。人口6307萬(1995年)。市區在香港島北部和九龍半島南端,中隔深水港。1842年后被英國侵占。1997年7月1日起中國恢復行使主權,設特別行政區。西太平洋海空交通樞紐。自由港。轉口貿易發達。工業多為出口加工型。世界重要的黃金市場和金融中心。
1.即港幣。
1.芳香的脂膏。
1.青年婦女的內室。
2.宮廷或佛寺的臺閣。
1.即蛤蜊。肉味香美,故稱。
1.袈裟;僧袍。
1.棒香。
1.弓足的美稱。借指女子。
1.寺院里照管香火雜務的人。
1.香和供品。
1.掛上香餌的釣魚鉤。
2.比喻舊時婦女裹過的腳。
1.熏籠。
又稱香蕈”、冬菇”。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傘菌科∶氣性腐生真菌。菌蓋肥厚,表面褐色,上有褐色鱗片。生于闊葉樹倒木上,也可人工培養。子實體常在立冬后至翌年清明前產生。味鮮而香,供食用和藥用。
1.茭白。秋結實,曰菰米,又稱雕胡米。
1.香輪。
1.指美女的尸骨。
即甜瓜”(1143頁)。
1.奉命往神廟進香的官員。
2.朝山進香的人。
1.指青年女子的內室。
2.指青年女子;閨女。
1.桂木的美稱。
1.《維摩詰經.香積佛品》曰上方界佛土有國名眾香,佛號香積,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樓閣,經行香地苑園皆香,其食香氣周流十方無量世界。因以"香國"指佛國。
2.猶花國。
1.指宋太祖趙匡胤出生地河南洛陽夾馬營。
1.佛經指須彌山周圍的海。
2.借指佛門。
3.指香港。
1.青蒿的一種。
1.裝香料的盒子。
1.指花。
1.酒的美稱。
1.《金剛經.持經功德分》"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以諸華香而散其處。"后因以"香花供養"表示虔誠致敬。
1.山巖名。
1.佛教語。指供養佛前的香和花。
1.香燃燒后剩下的灰。特指舊時祭祀祖先或神佛燒香剩余的灰。
1.舊時民間朝山進香的盛會。亦指民間為朝山進香而組織的群眾團體。
1.即蕙草。
1.美人之魂。
①指供奉神佛或祖先時燃點的香和燈火來朝拜的很多,香火很盛。②寺院里管香火的人。
1.指供神祭祖的祠堂。
1.寺廟中照料香火﹑打雜的人。
1.同"香火田"。
1.廟宇中向進香信徒收取的費用。
1.指焚香盟誓之情。古人盟誓,多設香火告神。
1.佛教徒的結社。以"香火"名社,蓋取"香火因緣"之意。
2.泛指志同道合者的結盟。
1.同"香火祠"。
1.指為奉祀﹑供養用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