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懂得人情事理,合乎情理他很通情達理,你去跟他說說看,也許能通融。
1.窄狹。
1.柞木類的柴薪。亦泛指柴薪。
1.櫟樹葉。可飼蠶。
1.橡實的異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二.橡實》。
1.謂上天賜福。
2.指上天所賜的福運。
1.福佑。
1.封賜土邑。
1.福運及于后代子孫。
2.泛指后代子孫。
1.舊時歌頌帝王之詞。謂有天下者之德。
1.大堂前東邊的臺階。古代天子﹑諸侯﹑大夫﹑士賓主相見﹐以東階為主人迎賓登堂之地。胙﹐通"阼"。
1.祭祀時供神的肉。
1.指帝王將土地賜封功臣宗室﹐以酬其勛勞。
1.祭祀的酒席。
1.福及子孫。因指有國﹑有天下者子孫相繼。
1.賜以祭肉﹐贈以束帛﹐表示親近。
1.古稱祭祀完畢后所馀的酒肉。
1.謂主人飲食之俎。胙﹐東階﹐主人之位。俎﹐古代祭祀宴饗時陳置牲口之具。胙﹐通"阼"。
2.古代祭祀時陳置祭肉之俎。
1.即坐標。確定平面上或空間中一點位置的有次序的一組數。
運送旅客的最基本的一種鐵路客車。有硬座車和軟座車。前者座位的座墊和靠背為泡沫塑料或木制品等,面對兩座椅的中心距不足1800毫米,旅客定員約一百二十人;后者座位的座墊和靠背均有彈簧裝置,面對兩座椅的中心距在1800毫米以上,旅客定員六十多人。
1.官船。其中為官署所有的叫官座船;征自民間的叫民座船。
1.坐的地方。
2.坐位的次序。
1.北京方言。指人力車的座位。因借指人力車的乘客。
果樹上結果數占開花總數的百分率。要加強果園管理,合理的保花保果,提高座果率。
1.在座的客人。
坐落;建筑物、機關等位于(某地點)村子座落在一片懸崖下邊。
1.舊時書信中對尊長的敬稱。
1.在固定地點經商者。與"行商"相對。參見"坐商"。
1.指受到禮遇的客人。
1.明﹑清兩代舉人﹑進士對主考官的尊稱。
1.不拘形式地漫談討論。
1.首席;首位。
2.舊時茶樓酒館等處桌椅配套的座位。
1.舊俗稱供于死者遺體前的飯食。
1.供人坐的地方。多指有坐具者。
2.常用以比喻名次﹑地位。
1.座位沒有空著的。形容觀眾﹑聽眾或出席的人很多。語本《晉書。王渾傳》"時吳人新附,頗懷畏懼。渾撫循羇旅,虛懷綏納,座無空席,門不停賓,于是江東之士莫不悅附。"
1.指座上的賓客。
2.座位。
1.對尊者的敬稱。
2.講座之下。
3.蓮座之下。借指佛菩薩。
1.座位的右邊。古人常把所珍視的文﹑書﹑字﹑畫放置于此。
銘的一種。銘是古代一種兼用于規戒、褒贊的韻文,常刻于器物或碑石上。座右銘則是書寫后置于座位右邊,用來警戒自己的銘文。相傳東漢崔瑗因兄為人所殺,便殺死仇人逃亡,遇赦后作銘警戒自己。他曾把銘放在座位右邊,故稱座右銘”。
1.坐位的旁邊。
1.佛教語。即首座。其座位居僧堂之首。故稱。
1.置于座中用以自警之詞。
1.唐宋時進士稱主試官為座主。至明清,舉人﹑進士亦稱其本科主考官或總裁官為座主。或稱師座。
2.佛教語。謂大眾一座之主。猶言上座﹑首座。
1.指水陸運輸通道。
2.方言。命運;運氣。
3.指世道。
1.運用典故。
1.運轉擺動。
1.謂運用和回旋都非常熟練自然。
1.見"運斤"。
1.指搬運漕糧的人。
①物體的位置不斷變化移動的現象運動抑揚,更相動薄。②物質的存在形式和根本屬性。運動和物質不可分割。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永恒的,包括宇宙中發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不可創造,不可消滅,只能由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基本形式有機械的、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社會的。各種運動形式都有自己特殊的規律。③體育的基本手段。包括各種游戲、專門運動項目和鍛煉方法。可分為田徑、體操、球類、游泳、武術、游戲和棋藝等類。也泛指身體活動的過程。④指規模聲勢較大的群眾性活動農民運動|五四運動。⑤為某種目的而四處奔走為換工作,他到處運動。
運用專門手法對運動員身體進行按摩,以提高人體機能,消除疲勞和預防運動損傷的一種方法。有推、滾、捏、拿、按、壓、扣、揉、摩、搓、抖等手法。具有疏通經絡,活絡關節,調整氣血等功效。有賽前和訓練前按摩、恢復期按摩、運動傷病后按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