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髫齳"。
2.謂幼年。
3.指幼童。
1.南方。
1.同"蠻煙瘴雨"。
1.古代王畿方千里之外﹐每方五百里分為一服﹐共分成九服。蠻服在衛服之外﹐夷服之內﹐為第六服。
2.泛稱遠離京城的邊遠地區。
1.舊指主管少數民族的官署。
1.硬干;胡作。
1.方言。養子。
1.南方少數民族之歌。
1.南方少數民族的歌聲和講話聲。
1.對南方少年的戲稱。
1.謂用暴力強迫的辦法。
1.古代指南方從事海上貿易的商賈。
1.南方一種大鼓。也叫蜀鼓。
1.粗野強悍。
1.指南方的水果。
1.舊時對西南方某些落后部族的蔑稱。
1.蠻橫剽悍。
1.一種藤制的由底蓋相合而成的盛器。藤產南方﹐故稱。
1.見"蠻貊"。
1.粗暴而不講理。
2.猶猛烈。
1.蠻地的花。
1.橫蠻的話。
2.指不易聽懂的南方話。
1.泛指遠離京畿而文化﹑經濟落后的僻遠地區。
1.南宋時發行的一種紙幣。會﹐是南宋紙幣會子的簡稱;蠻﹐是元朝對南宋的蔑稱。
1.南方出產的貨物。
1.亦作"蠻圻"。
2.古代九畿之一。又稱蠻服。
1.見"蠻箋"。
1.見"蠻箋象管"。
1.指四川青衣江。因自塞外流入樂山境與岷江會合﹐故稱。亦泛指南方少數民族聚居地帶的江水。
1.芭蕉。因產于南方﹐故稱。
1.蠻地﹑邊徼。泛指邊遠地區。指南方邊塞。
1.用《莊子.則陽》蠻居蝸角﹑《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蟲巢蚊睫﹑《莊子.人間世》螳臂當車等寓言故事。比喻幺小丑。
1.西南和南方少數民族所織的錦。
1.粗猛的勁頭。
1.古代稱長江流域中部荊州地區﹐即春秋楚國的地方。亦指這一地區的人。
1.南方造的酒。
1.謂南方話像伯勞鳥叫。語出《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蠻鴃舌之人。"趙岐注"今此許行,乃南楚蠻夷,其舌之惡,如鴃鳥耳。鴃,博勞鳥也。"
1.蠻族軍隊。
1.對蠻人的戲稱。
1.南方制的酒器。
1.南方客商。
1.蠻邦強徒。
1.強做硬干。
1.亦作"蠻俚"。
2.古代少數民族蠻人的別稱。
1.見"蠻里"。
1.粗笨的氣力。
1.唐時南詔國對唐人任師保的尊稱。
1.由南方少數民族人充當的奴隸。
1.舊時對西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
1.中藥沒藥的別名。
1.古時對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