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些植物的匍匐莖或攀援莖,可編制器物。
1.謂口銜背負。
1.謂箭桿沒入被射物體。形容箭射得很深。
1.心懷感激。
1.猶奉告,稟告。
1.感恩戴德。
1.含恨;懷恨。
1.謂草木開花結果。
2.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內容都很完美。
1.心懷歡樂。
1.謂銜環報恩。
1.《左傳.宣公十五年》"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魏武子之子)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報。'"又《后漢書.楊震傳》"楊震字伯起……父寶"李賢注引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華陰黃雀》"寶(楊寶)年九歲時,至華陰山北,見一黃雀為鴟梟所搏,墜于樹下,為螻蟻所困。寶取之以歸,置巾箱中,唯食黃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飛去。其夜有黃衣童子向寶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愛救拯,實感成濟。'以白環四枚與寶'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當如此環矣。'"后以"銜環結草"為感恩報德的典故。
1.指銜環報恩之雀。
1.心懷悔恨。
1.馬嚼子和韁繩。引申為拘束,限制。
1.職銜和級別。
1.謂斂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1.猶銜蘆。
1.猶摩肩。肩并著肩。形容人多擁擠。
1.遭受艱難。
1.受約束限制。
1.猶中箭。
2.以口含箭。
1.相互連接。
1.署有官銜的名片﹑名帖。
1.見"銜環結草"。
1.猶飲酒。
1.猶銜恤。為父母守喪。
1.見"銜窶數"。
1.頭上戴著頂物的環形草墊。喻行事有礙,不得安身。
1.神名。
1.亦作"銜橛"。
2.馬嚼子。《韓非子.奸劫弒臣》"無捶策之威﹑銜橛之備,雖造父不能以服馬。"明文征明《失解無聊》詩"疲馬尚憐銜橛在,冥鴻翻困稻粱謀。"一說,銜,指馬嚼子;橛,指車之鉤心。
3.指馳騁游獵。
4.見"銜橛之變"。
1.見"銜橛之虞"。
1.咬轡頭尥蹶子。比喻不受羈系。
1.古代殮葬時的一種習俗。給死者口中含珠﹑玉或米,叫"銜口";在死尸褥下放錢,叫"墊背"。
1.心懷慘痛之情。
1.口含土塊。
2.舊俗人死,口必含物。天子含珠,諸侯含玉,大夫含璣,士含貝,庶人含谷實。事見漢劉向《說苑.修文》。故臣下請罪口含土塊,以示己有死罪。
1.心懷歡樂。
1.馬嚼口和馬絡頭。
2.法紀。《大戴禮記.盛德》"德法者御民之銜勒也。"因借以指道德法紀。
3.控制;限制。
1.含著淚水。
1.銜接,連結。
1.接連不斷的魚群。
1.遵奉王令。
1.喻樹木外皮帶有隆起的粒塊。
1.口含蘆草。雁用以自衛的一種本能。
1.船連著船。
1.謂含中呂之氣。中呂,古樂十二律的第六律。
①古代行軍時口中銜著枚,以防出聲銜枚而進|銜枚夜襲。②引申為緘口不言銜枚以晦其跡|愿銜枚而無言兮。
1.懷夢。
1.官銜的名稱。
2.官銜和姓名。
1.遵奉命令。
2.接受使命。
1.原指精衛鳥,后亦泛指海鳥。
1.謂隱藏于心。